大别山根据地重建时期邓小平民生思想研究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的党史学者张静如先生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不断让老百姓过好日子的历史,即是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一部不断改善民生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在其90多年的民生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民生思想,邓小平的民生思想无疑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学术界对于邓小平民生思想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抗日战争时期以及改革开放以后的历史新时期,对于其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大别山根据地重建时期的民生思想研究尚显薄弱。在大别山根据地重建时期,邓小平在进行异常残酷军事斗争的同时,十分关注根据地民生问题,针对根据地当时存在的军队扰民、人地比例关系失调、匪霸横行、中小工商业发展停滞等民生难题进行了大量有益探索,并形成了一系列带有浓厚战争时代特色的民生思想,这些思想为解决当时大别山根据地民生问题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思想指导,有力推动了大别山根据地的重建工作。本文由引言、正文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引言简要概述了本选题学界研究概况、本课题的研究价值、研究方法,阐释了主要概念等。正文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阐述了大别山根据地重建时期邓小平民生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历史与现实依据。第二部分主要从土地改革、工商业政策调整、修改和制定军纪、剿匪除霸、文教卫事业等几个方面具体梳理了这一时期邓小平民生思想的主要内容。第三部分分别从四个方面概括和总结了邓小平民生思想的基本特点及历史意义,认为这一时期邓小平的民生思想呈现四个方面特点:军事斗争与解决民生问题并重,亲力亲为与群策群力的有机统一,典型示范与全面推进相结合,不搞形式主义、注重实效。第四部分阐述了邓小平民生思想的当代启示。结语部分对本文的基本思想作了简要总结。
其他文献
城市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在和谐社会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构建和谐社会必先建设和谐社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小政府”、“大社会”格局的逐步确立
党内批评是我们党一贯倡导并坚持的优良作风,也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列宁的党内批评思想是一笔宝贵的理论遗产。他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党内批评思想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所要建立和建设的社会蓝图的美好描述。它是一个构建了以政治、经济、文化相对和谐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建设理论。新
“大跃进”运动是20世纪50年代末期中共中央发动的一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运动,它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关于“大跃进”运动发动缘由的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民主政治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基本价值认同。面对如何实践民主的现实问题,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时把党内民主置于党的生命的高度,党内民主建设成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