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循证的医养结合脑卒中失能患者长期照护模式的构建研究

来源 :广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医养结合机构脑卒中失能患者长期照护的现状调查,为构建长期照护体系提供现实依据;基于循证方法对医养结合机构脑卒中失能患者护理评估、干预、管理的相关证据进行总结,为制定长期照护指标体系提供循证依据;综合患者的需求和指南证据整合结果,经德尔菲专家函询论证,初步构建科学的医养结合机构脑卒中失能患者长期照护模式,为开展临床长期照护提供理论参考。方法:1.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9月入住在南宁市2所医养结合机构,并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脑卒中失能患者400例,采用问卷调查法深入了解并分析医养结合机构脑卒中失能患者长期照护需求的现况。使用Excel 2019软件录入、SPSS 25.0软件分析数据,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医养结合机构长期照护需求得分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按照“6S证据模型”,自上而下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系统检索并评价脑卒中失能护理相关临床实践指南,整合高质量指南推荐意见,筛选并制定适合在临床开展的推荐条目。采用AGREEⅡ评价指南质量,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专家共识评价标准(2017)评价专家共识,其余文献依据原始文献类型进行质量评价,并对文献内容汇总,形成最佳证据。3.综合患者的需求和指南证据整合结果,构建医养结合机构脑卒中失能患者长期照护模式的初稿,并通过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对长期照护模式初稿进行修订,最终构建医养结合机构脑卒中失能患者长期照护模式。结果:1.医养结合机构脑卒中失能患者长期照护需求的现况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5份,有效回收率为96.2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月收入、主要收入来源、病程、功能障碍程度的脑卒中失能患者对医养结合长期照护服务需求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主要收入来源、病程是脑卒中失能患者长期照护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2.医养结合机构脑卒中失能患者长期照护的最佳证据总结:本研究共纳入10篇文献,包括5篇指南,5篇专家共识。使用各评价工具评价显示质量总体较好,其中AGREE Ⅱ质量评价结果为:1篇指南为A级推荐,4篇指南为B级推荐。经翻译与分类,将内容相同或相似的条目进行综合,后经专家论证得到的证据总结共有55条推荐意见,符合我国国情及医养结合长期照护服务需求的职责范围。3.医养结合机构脑卒中失能患者长期照护模式的构建:(1)根据最佳证据内容,确定长期照护的指标体系包括医疗服务和养老照护2个维度,医疗救治、医疗照护、医疗康复、健康管理、安宁疗护、日常生活照料、精神心理支持、健康指导、环境安全9项一级指标,55项二级指标,拟定医养结合机构脑卒中失能患者长期照护模式的初稿。经过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对初稿进行修改,形成基于循证的医养结合机构脑卒中失能患者长期照护模式的理论框架。(2)2轮德尔菲法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70.37%、100%。第一轮专家函询中除“Ⅱ-25、Ⅱ-30、Ⅱ-39”变异系数>0.25,其余各指标变异系数均<0.25;第二轮函询各指标变异系数均<0.25。两轮函询的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61和0.924;肯德尔和谐系数(Kendall’s W)分别为0.231、0.329(均P<0.01)。专家意见趋于一致,形成最终方案。结论:1.医养结合机构脑卒中失能患者长期照护需求较高且脑卒中失能患者更倾向于寻求多元化的需求服务形式,其影响因素为主要收入来源、病程等多方面因素,应丰富医养结合机构服务形式,提升长期照护质量。2.基于循证构建的医养结合机构脑卒中失能患者长期照护模式内容全面且具体,可操作性较强,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但部分条目与临床实践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建议临床护理人员在应用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将客观环境与社会动态因素相结合,缩小研究与实践的差距,促进方案的实施。
其他文献
中国古代城市与建筑的轴线制度,既是观象授时时空体系之投影,又是阴阳哲学、敬天信仰、环境地理、宇宙观念、礼仪规范之塑造。北京元、明、清城市中轴线与正子午线不相重合,逆时针微旋两度有余,是先人在具备了精确测量能力的情况下做出的选择,与明堂制度、敬天信仰、顺山因势的择地观念存在深刻联系,包含了丰富的环境思想因素。
采用三乙醇胺硼酸酯与聚乙烯醇(PVA)交联反应制备了水凝胶,通过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来观察PVA水凝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PVA对水凝胶的溶胀性和吸附性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PVA水凝胶内存在较强的氢键作用,部分三乙醇胺接枝在PVA分子链上。三乙醇胺硼酸酯交联10%(质量分数)PVA水溶液时,所得凝胶的溶胀度接近700%。PVA水凝胶内部大孔套小孔相互交织,构成了复杂的不规则孔洞和通道。PV
南京中华门外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对面,有一座砖构穹窿顶的浴室建筑,俗称瓮堂。本文基于2019年该建筑的三维扫描测绘数据,对其形制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这座浴室应是明初作为大报恩寺的附属建筑建造的。这种砖构穹窿顶浴室建筑形制来源于西亚,元代开始进入中国内地,明清时期在江南地区广为流行。作为一种生活建筑,它见证了元、明时期中国和中亚、西亚之间丰富、深入的建筑文化交流。
<正>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和课程的实施,对一线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课堂驾驭能力和教学设计理念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如何打破一课一学的缓慢进程,让相对零散的知识变成更加系统的知识体系?如何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如何更高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些问题困扰着一线教师,其解决迫在眉睫。首先,必须彻底转变教学观念,正确处理课程标准
期刊
<正>主持人语有人说,少年的成长只在一瞬间。那么,这一瞬间,一定会与某些特定的人物或标志性的事件有关。当我们睁大眼睛,世界尽收眼底。我们品尝着生活的甘美,也体验了生活的艰辛;我们享受着成长的欢乐,也经历了成长的忧伤。无论是作为旁观者,还是作为置身其中的参与者,我们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一定会有提升,内心会变得更加丰盈,自我意识也会迅速发展。
期刊
崖墓是东汉时期西南地区常见的一种墓葬,以凿山为室的方式在崖壁上获得空间,并以仿木构形式处理墓室。约百年前西方学者掀起了中国西南崖墓的考古热潮,将其是居所还是墓葬之辨推进到将其视为独立的建筑类型进行研究,随后中国营造学社在西南工作逾八年,将崖墓从乡土史纳入国家学科史进行研究。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以崖墓群所共处的结构危机为背景,从崖墓与汉代建筑史研究、新史料的发掘、岩凿结构与石仿木认知等方面,对西
教学范式是教育的组织方式,关于教学范式的探讨一直以来都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议题之一,教学范式可以是模仿、变革、转换和融合,针对专门的学科领域,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大学科的概念,因为不同学科对教学范式的应用有着鲜明的区别,这也是一线教师需要深入思考、探讨和研究的。
中国古代木构建筑技术发展进程中,柱脚构造做法始终是一重要节点,而柱脚构造做法中,地栿又是一重要而关键的构件。本文以柱脚构造做法的线索,梳理辨析地栿及其关联构件的性质、特色,探讨柱脚构造做法的相关问题及其在木构技术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并希望以此特定视角,认识中国古代木构技术发展的特色。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当中,加强对小组合作教学的应用是达成教学目标和创新教育活动的有效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存在的重要价值是能够纠正学生被动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热情,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班级整体的凝聚力,让学生在彼此学习中实现共同成长进步。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教育改革理念支持下调整思路,让小组合作模式在数学教学中普及应用的同时,关注学生综合数学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