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功能异常的疾病,主要症状包括腹部不适及排便习惯改变,并伴随精神情绪异常。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其中精神心理障碍可能是主要因素之一。自主神经的功能变化与心理情绪密切相关,而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是监测自主神经功能最简便有效的方法;P物质的异常表达不仅与IBS的发生相关,与自主神经的异常功能状态亦存在相关性。IBS患者在临床中大多会存在HRV的变化及P物质表达的异常,提示IBS发生精神心理障碍可能与HRV有相关性,并且HRV的变化可能与P物质的表达相关。因此本实验采用急性应激与慢性应激相结合的方法制备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l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模型大鼠。在造模完成后进行针刺干预,从精神情绪障碍入手,以HRV为切入点,观察针刺不同穴位对IBS-D模型大鼠HRV及P物质的表达情况的变化,阐明针刺对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以期为临床针刺治疗IBS-D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共使用40只3月龄SPF级SD雄性大鼠,体质量300±20g,适应性喂养1周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内关组、太渊组。采用急性应激与慢性应激相结合的方法制备IBS-D模型大鼠,正常组正常喂养,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内关组、太渊组在造模的同时每日做抓取及穿鼠衣训练,并观察每组大鼠在造模前后及造模过程中的一般情况、体质量变化和情绪状态改变。造模完成后,实验一:正常组与模型组麻醉后连接BL-420F生物机能系统采集HRV的心电信息;内关组麻醉后采集心电信息的过程中针刺双侧内关穴,太渊组麻醉后采集心电信息的过程中针刺双侧太渊穴,两组均于进针时及每针刺5min行针一次,共行针3次,待心电波稳定后记录5min内HRV的变化。全程记录每组大鼠针刺前5min、针刺时5min、10min、15min及针刺后10min、20min的HRV的变化。实验二:同实验一麻醉后,采集并检测各组针刺10min时血清中P物质的含量。结果1.各组大鼠一般情况、体质量变化:正常组大鼠造模前后精神状态、毛发的颜色及柔顺度、日常活跃度及粪便性状均无明显差异;模型组、内关组与太渊组在造模的中后期均出现精神倦怠、反应迟缓、毛发枯黄易落,粪便黄稀而臭秽,提示造模成功。各组大鼠体质量方面,造模前,每组大鼠的体重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在造模第7天后,模型组、内关组及太渊组的体重均低于正常组(均P<0.01),并且呈降低趋势;在造模第14、21、28天,四组大鼠体重均呈上升趋势,但模型组、内关组与太渊组体重全部呈现为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各组大鼠粪便含水量、糖水偏好、旷场实验、腹部回缩反射(Abdominal with--drawal reflex,AWR)结果比较:造模前四组粪便含水量、糖水偏好、旷场实验与腹部回缩反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造模后,在粪便含水量方面,与正常组比,其余各组粪便含水量均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造模后,在糖水偏好方面,与正常组比,其余各组糖水偏好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造模后,在旷场实验方面,与正常组比,其余各组垂直运动次数与水平运动次数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造模后,在AWR方面,与正常组比,其余各组疼痛阈值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各组大鼠HRV结果比较:造模前,各组大鼠HRV与正常组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与正常组比,SDNN(P<0.05)、RMSSD(P<0.01)、LF(P<0.01)及HF(P<0.01)均升高;与模型组比,内关组SDNN针刺5min(P<0.05)、针刺10min(P<0.01)、针刺15min(P<0.05)及针刺后10min(P<0.05)均显著降低,RMSSD针刺5min(P<0.05),针刺10min(P<0.01)及针刺15min(P<0.05)均降低,LF针刺5min(P<0.01)、针刺10min(P<0.01)、针刺15min(P<0.01)、针刺后10min(P<0.01)及针刺后20min(P<0.05)均降低,HF针刺5min(P<0.01)、针刺10min(P<0.01)、针刺15min(P<0.01)、针刺后10min(P<0.01)及针刺后20min(P<0.01)均降低;与模型组比,太渊组HF针刺5min(P<0.05)、针刺10min(P<0.01)、针刺15min(P<0.01)、针刺后10min(P<0.01)及针刺后20min(P<0.05)均降低;与太渊组比,内关组针刺5min时HF(P<0.05)降低更多,针刺10min时SDNN(P<0.05)、RMSSD(P<0.05)、LF(P<0.05)及HF(P<0.01)均降低更多,针刺15min时LF(P<0.05)及HF(P<0.05)均降低更多,即内关组更接近于正常组。4.各组大鼠血清中P物质含量比较:与正常组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P物质含量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内关组与太渊组血清中P物质含量均降低(P<0.01,P<0.05),且内关组降低幅度高于太渊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内关可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的心率变异性,恢复自主神经的不平衡性,与针刺内关增强交感神经兴奋,降低副交感神经兴奋有关,其中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降低可能与血清P物质的含量降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