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菌草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特性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s687384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巨菌草(Pennisetum sp)是目前正在引种栽培的多年生草本能源植物,具有生物量大、抗逆性强等特点,为探索巨菌草对重金属镉(Cd)污染环境的生长适应性,本研究通过室外盆栽试验,研究四川盆地3种典型土壤类型(冲积土、紫色土和黄壤)下巨菌草对不同浓度镉(Cd)胁迫(0 mg/kg;20 mg/kg;50 mg/kg;100 mg/kg)对巨菌草的生长特性、生理特性、养分分布格局以及土壤中Cd富集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1)较低浓度(20 mg/kg)的Cd处理并未对巨菌草的生长造成显著的影响,而较高浓度(50 mg/kg、100 mg/kg)的Cd胁迫严重抑制了巨菌草的生长;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加,巨菌草的株高、各器官生物量以及总生物量均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同一Cd处理浓度下,不同土壤类型中巨菌草株高、各部分生物量以及总生物量均表现为冲积土>紫色土>黄壤。(2)3种土壤类型下,巨菌草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表现出下降趋势,而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则表现出上升趋势;3种土壤类型中巨菌草对Cd的生理响应有所差异,但与其他两种土壤相比,冲积土中巨菌草的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幅度和MDA含量都比较低,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含量相对较高,表现出较强的耐Cd性。(3)3种土壤类型下,不同浓度Cd处理改变了巨菌草体内C、N、P的含量。本研究中,巨菌草C、N、P含量大体表现为地上部分大于地下部分。除根部外,巨菌草C含量随着Cd胁迫的加剧变化不明显。冲积土中巨菌草各器官P含量均高于紫色土和黄壤,这是由于P是酸性土壤的限制元素之一。(4)3种土壤类型下巨菌草根、茎和叶的Cd含量随着土壤Cd浓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加,且表现为根>叶>茎,同时地下部分>地上部分;同一Cd处理浓度下,巨菌草各器官Cd含量均表现为黄壤>紫色土>冲积土,且与其他两种土壤相比,黄壤中生长的巨菌草具有较大的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表明巨菌草在黄壤中表现出较好的吸收富集作用。综上所述,巨菌草对Cd均表现出一定的吸收和富集特征,尽管巨菌草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小于1,未达到富集植物标准,但其对Cd具有较强的耐性,且地上部分Cd累积量在100 mg/kg处理下最高达到1.24 mg/plant。本研究表明巨菌草在Cd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潜能。
其他文献
采用超细涂料和印花一烘干一焙烘工艺在真丝织物上印花,通过测试印花织物的K/S值、Lab值和于湿摩擦牢度,探究适合超细涂料真丝织物印花的最佳工艺。实验结果表明,粘合剂最佳用量
随着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被广泛应用在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有效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就目前而言,在信息时代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
目的研究急救护理路径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绿色通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5年3月至2017年8月,选取我院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60例,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
当前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数据呈现出比以往更为庞大、复杂和多维的特性,传统的机器学习方法面临复杂的高维数据需要手动提取大量特征,特征提取过程复杂且计算量大,不利于当前入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以及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造成了自然资源的急剧消耗以及地质环境的加速破坏,人民的生存居住环境日益恶化。在人类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在网络发达的现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会以网络为媒介,用媒体的方式为自己寻找着商机,这就意味着自媒体的时代已然到来,媒体的发展形势越来越大众化、平民化。而这样的一个时
论文以氟硅酸废水为原料,开展三水氟化铝和纳米白炭黑的制备及工艺条件的优化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以白炭黑和三水氟化铝的收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条件实验和正交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