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类水生生物的eDNA技术构建及其在典型湖库生物多样性评估中的应用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iao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多样性丧失已经成为全球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开展全面准确的生态监测以明确生物多样性流失速度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前提。由于形态学鉴定法(传统调查法)存在鉴定困难、调查不全面和估算误差等问题,很难准确评估生物多样性现状与变化。新兴的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e DNA技术)有潜力克服传统调查法的局限,成为评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该技术在大型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多样性评估中起步较晚,还未形成系统和成熟的实验技术体系,尤其是引物及样品类型的选择没有一致的定论。此外,虽然e DNA技术评估鱼类多样性方面研究较多,但复杂栖境环境下鱼类群落时空异质性辨析是目前研究的瓶颈问题。因此,本研究以潮白河为研究对象构建系统化评估大型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多样性的e DNA技术,以复杂栖境的白洋淀为例评估e DNA技术辨析复杂栖境环境下鱼类群落时空异质性的能力,并将系统化方法与技术应用于中国典型湖库(包括新疆乌伦古湖、辽宁汤河水库、白石水库、湖北大冶湖、金沙河水库和云南抚仙湖等),分析其对典型湖库大型水生植物、底栖动物和鱼类多样性评估的可适用性,并揭示典型湖库大型水生植物、底栖动物和鱼类群落特征及驱动这三类生物群落分布的环境因子。该研究将为三类水生生物多样性评估提供重要方法参考,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同时促进e DNA技术在水生生物多样性评估中的应用。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e DNA技术评估大型水生植物多样性方法构建过程中,比较了Rbcl、mat K、ITSu和ITS2引物分别对沉积物和水样样品的扩增与注释结果,分析表明Rbcl引物耦合沉积物扩增效果好,目标物种检测率最高,达72.73%,其他引物注释的大型水生植物比例低于10%。Rbcl引物和沉积物是应用e DNA技术评估大型水生植物的最佳引物与样品类型。将构建的方法体系应用于潮白河大型水生植物多样性评估,结果显示,相比传统调查法,e DNA技术检测到的大型水生植物显著更多,尤其是小型的和易被忽视的中生植物(P=0.000)。同时调查到了明显更高的沉水植物丰度,弥补了传统调查法中低估沉水植物丰度的缺陷。此外,两种方法物种数和丰度在潮白河均呈现山区>农业区>城区的空间分布变化趋势,且e DNA技术能有效区分不同景观条件下大型水生植物的空间差异(P=0.044)。在典型湖库大型水生植物调查结果中,相比较传统调查结果,e DNA技术重复检测到传统调查法中53.00%以上的物种,且e DNA技术提高了平均30.62%的物种检测率。此外,e DNA技术评估的湖泊与水库大型水生植物功能类群特征明显,且各水域大型水生植物群落分布存在显著差异(P=0.001),盐度、化学需氧量、水温、p H和总磷是驱动大型水生植物群落分布的关键因子。(2)e DNA技术评估底栖动物多样性方法构建过程中,比较了COI、BF、Ar F和18S引物分别对沉积物和水样样品的扩增与注释结果,分析表明COI引物耦合沉积物扩增效果好,目标物种检测率最高,达65.38%,其他引物注释的底栖动物比例低于15%。COI引物和沉积物是应用e DNA技术评估底栖动物多样性的最佳引物与样品类型。将构建的体系应用于潮白河底栖动物多样性及水生态状态评估,相比传统调查法的结果,e DNA技术检测到的物种显著更多(P=0.000),物种丰度方面,e DNA技术检测到的环节动物丰度显著更高(P=0.000)。此外,e DNA技术能更真实地反映底栖动物群落空间异质性(P=0.038)以及群落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关系;进一步地,e DNA技术能可靠指示水体生态状态,反映了潮白河山区到城区再到农业区逐渐被污染的趋势。对典型湖库底栖动物多样性评估结果表明,相比历史数据,除乌伦古湖外,e DNA技术检测到更多的物种丰富度,并且各水域底栖群落分布具有显著差异(P=0.001),盐度、透明度、水深、化学需氧量、水温和总氮是驱动底栖动物群落分布的关键因子。(3)应用传统调查法和e DNA技术分别检测到白洋淀鱼类40种和55种,e DNA技术检测到的更多的物种主要为低丰度物种,包括新引进和曾经消失但重现的物种。物种组成上,e DNA技术和传统调查法获得了相似的群落组成。在空间尺度上,各生境物种丰富度在两个季节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春季:P=0.000;夏季:P=0.002),且两个季节物种丰富度和丰度在各栖境均显示沟渠(T)和河道(R)高于湖泊(L)和沼泽(S)的特征。在时间尺度上,鱼类物种丰富度季节差异显著(P=0.000),且总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钾指数、水温、水深和p H是驱动鱼类群落季节分布的关键因子。典型湖库鱼类多样性调查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评估的各水域均以鲤科鱼类为主。相比传统调查法,e DNA技术鉴定到的物种显著更多(P=0.019),并且各水域检测到50%以上的传统调查法的物种,其中抚仙湖检测到的重复物种最少,未检测到物种均为抚仙湖土著物种。进一步地,e DNA技术评估的各水域鱼类群落空间分布差异显著(P=0.001),盐度、透明度、水深、化学需氧量和水温是驱动鱼类群落分布的关键因子。综上,本研究表明e DNA技术是一项评估大型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多样性的可靠方法,且揭示了e DNA技术辨析复杂栖境下鱼类群落时空异质性的能力。此外,构建的e DNA技术真实反映了典型湖库各水域水生生物群落区域特征,体现了该方法在大格局多水域三类水生生物多样性评估中的适用性与潜力。
其他文献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分析中,结合课程思政的教育标准,从课程理论、课程实践方向入手,以学生职业生涯课程必要性出发,了解职业生涯课程现状,分析职业生涯课程改进方向。以此为依据,保障课程思政在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后能够发挥实质作用。我国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较高的关注度,如深圳大学作为试点学校。首先引进课程思政融合计划,为学生提供全方面的教育引导。让学生具备独特的思想价值观,在立德树人
为了探究水中硝酸盐氮检测方法的优劣,本文对目前化验室常用的3种硝酸盐氮检测方法的原理、操作及水样测定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种方法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能满足水环境监测规范的质控要求;紫外分光光度法的仪器操作简单,检测成本低廉但步骤烦琐;离子色谱法的仪器自动化程度高,能够有效地节省检测人力,并能够同时检测水样中多种阴离子的含量,但不适合大批量检测;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在检测人力
当前全球正式进入后疫情时代,以儿童需求为主导的社区空间应是未来社区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解析后疫情时代儿童面临的现状,紧密围绕“健康环境、交流环境、参与环境”三维社区空间建设策略,从儿童友好社区空间的身心健康环境建设、社交与自然的游戏空间建设,和儿童参与设计的空间建设三大方向出发,为武汉社区建设提供基础性建议,推动儿童友好理念融入武汉社区建设,营造符合儿童需求的“身心健康、社交活动、认知参与”的三维
基于InVEST模型,探索了太子河流域2000-2020年水源涵养时空分布特征,定量评估了研究期土地利用变化及景观格局演变。并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索了景观格局和水源涵养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景观水平上,景观最大斑块指数、蔓延度指数、聚集度指数越高,水源涵养量越好。2)类型水平上,耕地数量越多、密度越大、景观分离度越大,水源涵养越好;林地优势度越高,水源涵养越好;建设用地
本研究基于2018年和2019年秋季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两次外场观测,应用热脱附-化学电离飞行时间质谱(FIGAERO-ToF-CIMS)获取了高时间分辨率(每小时)的生物质燃烧示踪物左旋葡聚糖的浓度数据,并估算出生物质燃烧对有机气溶胶(OA)的贡献值.结果表明,秋季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站点和区域站点的左旋葡聚糖平均浓度分别为(0.07±0.08)和(0.14±0.12)μg/m~3,呈现区域站点高于
潮玩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设计新颖,受众偏年轻化,有故事性,能够很好地起到文化宣传的作用。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元素出现在潮玩设计中,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气韵融入现代潮玩设计中,不但能够丰富潮玩的形象内涵,还能进行文化宣传,增强文化自信。
<正>我不否认成都各区县在城市文化营销方面的努力,但是问题依然很大。他们往往有两个不好的倾向,第一个是急功近利,什么东西都往自己身上扯,而且对于文化特色的立论也不够严谨。其次,同样在成都境内,很多地方竞争"同质化"。比如,温江和郫县都在争农家乐的发源地;新
期刊
<正>中国是小农户为主要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国家,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小农户生产仍将是中国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组织形式。小农户如何融入现代农业发展、对接大市场,同时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应对的问题。2019年2月21日中央印发《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来着重解决这一问题。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衔接不仅是在农业生产领域,同样重要的是在农产品的流通领域。当前由于众多小农户参与,流
期刊
移动机器人通过管理资源并做出决策实现给定任务,它的效能直接取决于其自主导航的能力。复杂的场景对机器人环境建模和导航算法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当前计算机方法已取得重要进展,但环境和传感器对定位的影响以及规划效率等仍是挑战问题。哺乳动物发挥海马体认知、学习以及信息整合的能力可辅助定位和导航。因此,本文针对传统建图导航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结合类脑认知理论和计算机建模机制的经验认知地图构建以及路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