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农电视频道的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基于对荆州电视台“垄上频道”发展模式的思考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dhdhfdhsd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从1958年我国电视草创伊始便诞生了对农电视节目的雏形,但就当下情况来看,除中央电视台外,各级电视台中专门开办对农频道的仍属少数。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08年底,全国3288套电视频道中,经申报国家广电总局批准的专业对农电视频道只有5套,仅占全国频道总数的0.15%,较之乡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数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实际情况,我国电视媒体的资源配置与国情存在着明显反差,对农电视媒体资源严重缺乏,呈现出“僧多粥少”的尴尬局面。   我国现有为数不多的几套对农电视频道的经营状况整体堪忧,真正经营的好、有创收能力的对农电视频道寥若晨星,和其他专业性频道、综合性频道相比,长期处于弱势。单就电视媒体主要的收入来源--广告而言,对农电视频道的劣势地位显而易见。农村广告的成行不成市,加之频道收入来源单--主要依靠广告,造成对农电视频道资金匮乏,再加上对农节目制作成本高,导致对农电视频道运营困难。目前国内位数不多的对农电视频道已出现出现专业频道综合化的趋势,对农电视专业频道的内容不再以对农资讯为主,还是成为了电视剧和娱乐节目的大本营。据笔者观察,省级电视台中吉林、山东、河北的3个对农电视频道已经出现了专业频道综合化的倾向,主要时间是播放电视剧和娱乐节目。   通过以上关于我国对农电视频道现状的概述不难看出,我国对农电视频道存在数量少、总体质量不高的不足。究其原因,笔者认为直接影响因素是经济效益。随着电视媒体改革的深入,大部分媒体开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经济收益成为电视台考虑频道规划和发展的重要指标。而相对于农村居民,城市居民的消费能力更高,消费行为更加活跃。在这种趋势下,许多电视台在发展过程中过分注重经济效益,而忽略其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忽略了其所担负的社会责任。这就造成了当今对农电视专业频道的发展困境。   对农电视频道的生存与发展一直是个沉重的话题,如何在社会效益不让位于经济效益的情况下经营好对农电视频道,对制作出高质量的农业节目非常重要。因此关于对农电视频道发展模式的研究十分必要,是保证对农电视频道传播效果的有效前提。
其他文献
随着大众对媒介的需求日益丰富多元,摄影和印刷等技术不断提高,中国画报事业日臻繁荣。画报的兴盛也促使近代中国新闻传播事业从"文字时代"向"读图时代"过渡,逐步开启中国视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日渐成熟和稳定,电影这种传播媒介的影响力更胜从前。针对不同时期中国电影导演群落的师承关系和创作实践,中国大陆的电影导演被划分为第一
自世界微博客的鼻祖Twitter诞生后,业界和学界就开始探讨微博客的盈利模式和微博营销,即利用微博客对信息资源进行聚合与整合。笔者认为,营销只是企业微博的功能之一,它更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