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封建社会,女性观往往是男性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透过女性观可以获知男权本位社会中女性的真实处境。因志怪小说具有边缘性、民间性、真实性等特点,故本文以魏晋时期的志怪小说为研究对象。力图透过其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来反观魏晋社会中通行的女性观,从而了解魏晋时期女性的真实生存状态。文章主体分为四章:第一章从“女性自身修养”的角度切入,首先对女性“四德”之说进行界定,并对魏晋之前“四德”观的内涵衍变做一梳理。然后立足于志怪小说文本,分析魏晋志怪小说之“四德”观念及其转变。通过对比分析可知,魏晋“四德”观在继承前代以“成妇顺”为核心的“四德”观的基础之上,又有所转变——朝着“对女性自身修养的束缚相对宽松”的方向发展。其实质虽仍然没有挣脱“以服务于男性和家庭为旨归”的枷锁,但较之前代有所进步。第二章主要从“家庭、婚姻及两性关系”的视角窥探魏晋女性的真实处境。具体从“女性担任的不同家庭角色”、“婚恋观”和“为妻之道”三个方面做一分析。从中可知,魏晋时期,女性在家庭、婚姻及两性关系中仍然处于从属地位,毕其一生仍要坚守“三从”之义。“母亲”虽有着“与父同尊”的地位,其本质却仍旧是彰显男权。“男尊女卑”的观念在这一时期并未被打破,但也出现了一些闪烁着早期女性主义光辉的女性形象,如主动追求所爱的女子,妒妇等。第三章从“女性与社会”的角度切入,具体从“女性担任的不同社会角色”、“女性与政治”、“女性与宗教”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可知,一方面,步入社会的魏晋女性地位仍然卑贱,且经常被物化,没有人身自由可言,在政治生活中也常常遭到歧视;然而另一方面,其所担任的社会角色涉及范围却越发广泛,参与宗教活动较为频繁,参政意识也并未被完全泯灭。第四章立足前三章多角度的分析,归纳总结出魏晋志怪小说女性观的特点:肯定率真放诞之性情;包容自由开放之妇风;赞其才德,哀其遭际。并且从社会、历史、文化、思想等角度对其背后的原因作了深入的剖析。笔者认为,在魏晋政权不稳,民生凋敝的大背景下,“‘儒学’独尊地位之动摇”,“玄风之盛行”、“佛、道二教之兴盛”以及“胡风之弥漫”等众多因素都是形成这种独特女性观的原因。此外,亦不可排除传统女教与其社会影响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通过文章主体部分多角度的分析和总结,希望能够更加立体地了解魏晋时期女性的真实生存状况,从而帮助当代女性更加客观、理性地审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