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先明晰了研究中的各种概念,阐述了研究背景,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及简要评述。从政治、经济、社会和现实的四个维度分析了社会保险城乡统筹具有的重要的意义。结合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体的社会公平保障机制,并借鉴“底线公平”的理念,剖析了社会保险城乡统筹必须坚持的核心要义及其具体内涵。从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趋势、国外比较研究等视角切入,在理论上描述了我国社会保险城乡统筹模式: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体系(老遗残);建立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将工伤保险扩展到所有受雇的城乡劳动者;将失业保险覆盖所有城乡职工,并实行参保豁免和自愿选择并行;生育保险覆盖所有城乡职工,并可探索建立福利化的生育津贴制度;长期护理保险覆盖城乡居民。由于上海是国内最早提出并在城乡统筹发展上进行有益实践探索的地区,也是全国率先进行社会保险制度探索的地区,因而,系统梳理了上海近30年社会保险制度城乡统筹的历程,分计划经济时期的萌芽、制度初创期的探索、分类施保期的创新和制度整合期的对接,具体阐述了上海各项社会保险制度产生、发展、转轨等过程及其政策制定的背景环境。首次系统介绍了上海“十二五”以来,根据《社会保险法》以及上海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实行了一系列社会保险制度调整以及上海在社会保险城乡统筹中取得的最新进展。在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对上海城乡统筹社会保险的路径进行总结和提炼,将其概括为“渐进实现公平”,“渐进”主要是指社会保险制度建设经历的渐进过程,“公平”则是指遵循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底线公平的理念所推进的各项主要举措以及相应的保障措施。进而,从发展阶段、实现路径、外在保障和存在不足等四个方面,总结了上海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从上海城乡统筹所经历的城乡覆盖、城乡贯通和城乡融合三个阶段,论证了我国社会保险城乡统筹必然呈现出从分散到集中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总结提炼了上海推进社会保险城乡统筹的七方面实现路径:城乡统一规划,实现全民覆盖;破除身份藩篱,开放参保机会;做好制度衔接,畅通城乡流动;立足现实可能,制度渐进并轨;权利义务对应,确保制度持续;加强托底保障,调节收入分配;落实土地保障,维护农民权益;四项外在保障:财政支持、统一管理、信息支撑和促进就业。也客观分析了目前上海还存在的不足,包括多制度并存的待遇攀比、对部分外来常住群体的关注尚显不足、被征地农民保障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等,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最后,对上海、全国以及兄弟省市进一步推进社会保险城乡统筹作出展望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