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频控制机械换向抽油系统及动态仿真与优化的研究

来源 :燕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ma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如今,随着石油开采难度的不断增大,油田对于抽油机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实践经验,增大抽油机冲程和减小冲次能够有效改善抽油机的性能。长冲程抽油机以塔架式抽油机为代表,其换向机构与平衡装置作为抽油机的关键部件,成为了当前研究塔架式抽油机的主要内容。本文以塔架式抽油机为基础,针对当前不同形式的塔架式抽油机存在的不足,结合油田现场情况,提出一种变频控制机械换向抽油机的结构方案。该变频控制机械换向抽油机采用了机械换向箱,由曲柄连杆机构与齿轮传动的组合机构实现换向;应用配重平衡与摆动气缸辅助平衡相结合的平衡方案;对电动机进行变频控制,改善抽油系统性能。基于变频控制机械换向抽油机的结构方案,建立变频条件下的地面装置运动学仿真模型、抽油杆柱振动与悬点载荷仿真模型、摆动气缸辅助平衡系统的输出模型,构建抽油系统单自由度、多自由度整体数值仿真模型,利用MATLAB计算得到动态参数仿真结果,并绘制悬点示功图、悬点运动规律曲线以及电动机功率曲线。基于仿真分析,明确设计变量与约束条件,以曲柄轴扭矩因数最大值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抽油机传动机构尺寸优化模型。在机构优化的基础上,以电动机输入功率均方根值最小作为目标函数构建电动机变频控制优化模型,分别对优化结果进行对比评价。以系统优化后的仿真结果为基础,建立换向机构力学模型,考虑塔架在实际应用中的弹性地基构建塔架力学仿真模型,并分别进行有限元分析,依据最终分析结果对抽油机整体设计进行评价。
其他文献
随着基于位置社交网络的兴起,获取位置信息变得越来越容易,使得数据量不断增加造成了严重的信息过载问题。在缤纷复杂的数据下,用户往往很难快速做出选择,为了缓解用户面临的选择困难,基于位置的个性化兴趣点推荐越来越受到关注。相比于传统推荐,基于位置的推荐加入了用户的位置信息,它既是有价值的信息又是一种用户活动的限制,更加具有环境感知能力需要更具有个性化。由于用户签到受自身位置的很大局限性造成签到矩阵极度稀
近年来,随着机器人技术以及机器视觉技术的蓬勃发展,传统的制造业也在进行技术升级。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开始进入工厂车间,承担各种各样的任务,利用视觉传感器配合机器人完成各种任务成为了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视觉引导机器人定位主要面向2D及摆放整齐的场景,难以解决具有不同姿态工件的定位及抓取。本文结合实际针对汽车转向节加工过程中的的上下料,使用2D图像处理配合点云处理实现转向节的定位。首先,分
自从汽车发明以来,安全驾驶一直是汽车领域内一个重点研究项目,在朝着无人驾驶领域深入探索的同时,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已经开始为保障驾驶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传统的疲劳驾驶检测只针对驾驶人本身的精神状态而忽略了不同驾驶环境的巨大差异,恶劣的驾驶环境往往需要驾驶员拥有更敏锐的反应和操控能力,综合考虑驾驶环境的优劣对驾驶稳定性进行判定是提升驾驶安全性的重要手段。本文利用机器视觉检测驾驶员精神状态、驾驶中的能见度
汽车开关是汽车零部件的关键组成部分,用于控制汽车的后视镜、车门、儿童锁等。在汽车开关检测过程中,首先要完成线束接插,而线束的连接由连接器完成。如果连接器的插针出现偏斜、弯曲情况,会影响到连接器公母端配合,严重时会造成插针折断、连接不可靠等后果。所以在线束接插前必须对插针进行检测。传统的人工检测方法成本高、效率低,不利于实现自动化生产。本文提出了基于机器视觉的汽车开关连接器插针检测方案。并对机器视觉
近些年,随着智能装配技术的不断发展,装配中的位姿检测成为装配过程的重要环节,针对作业空间狭小、装配点接口多样性的装配工况,本文将视觉图像识别与处理技术和自动装配技术相结合,提出一种采用单目视觉位姿测量技术进行测量,逼近方式进行位姿调整,进而实现智能装配的方法。本文提出一种用摄像机采集与检具一体且已知结构和尺寸的检测目标图像,基于图像与数据处理技术实现位姿测量,将测量结果与标定位置参数进行对比,计算
认知老化与认知类疾病会降低老年人自我效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负担。目前,通过认知训练延缓认知老化、预防认知类疾病,逐渐成为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重要途径之一。现有的认知训练方式、产品与具有常态老龄化特征的健康老年人的认知训练需求不匹配,本研究将准确定位用户范围,以游戏化的方法探索针对目标用户的认知老化干预训练产品设计,提升目标用户在认知训练过程中的主动性、投入感和愉悦感。首先创新性地建立游戏化方法在产
随着焊接技术对自动化程度、智能化要求在不断提高,冷轧板带连续作业时需要借助冲孔机在焊缝区域附近进行标记实现焊缝跟踪,由于板厚不同板带跟踪误差一直存在,同时高端的冷轧板带产品对焊缝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激光焊机焊接之后需要人工检查其质量。本课题以此为背景,从机器视觉、图像处理、高光去除、特征融合、粒子群算法改进算法等几个方面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图像预处理,基于FPGA采集的图像选用高斯
在我国铜资源匮乏的背景下,Cu/Al复合材料被越来越广泛关注。近年来,以双辊铸轧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固-液复合技术是一种制备Cu/Al复合材料的新方法,因其具有高效、短流程的优势,成为双金属层状复合材料成形研究领域的前沿方向。但其仍然存在铝基体微观组织缺陷,界面冶金结合率较低等技术性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振动复合铸轧新技术,该技术通过对单侧辊施加往复运动的能场,进而对塑性变形区进行往复搓轧
生物技术在21世纪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微生物在各个行业都得到了大量运用,对微生物的选育改造过程中通常需要进行大量的克隆菌落挑取工作。依靠传统手工挑取菌落已经不能满足高通量的克隆筛选要求,并且手工挑选基于实验人员的主观判断选择克隆,容易错漏目标菌落。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高通量、操作流程简单、菌落挑取效率高和精度高的新颖克隆菌落挑取设备方案,为我国在生物工程领域做出贡献,促进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打破国外
壁板是火箭贮箱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大尺寸、刚度低和易变形的特点。目前,在进行壁板侧边余料切削时,多采用与其尺寸相对应的专用模具进行壁板固定,易造成非加工表面损伤和加工效率降低等问题,而且随着贮箱尺寸的调整,这种问题愈加突出。为了减少专用模具的使用,提高火箭贮箱壁板加工过程的灵活性,其装夹方式的优化和夹具结构的设计具有重要实际意义和广泛应用前景。本文以火箭贮箱壁板的端面余料切削为分析对象,基于有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