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证据失权制度探讨——基于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的再思考

来源 :浙江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ra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行《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规定了证据失权制度,使中国的证据失权制度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上升到基本法的地位,是民事诉讼法典化的重要步骤之一。该条款是基于民事诉讼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之间的价值选择而制定,对于督促当事人及时搜集证据、提交证据,对于规范法院如何排除逾期提交的证据资料,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充分看到这些积极方面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证据失权制度立法的不足,比如条款较少,规定模糊,失权空间遭到压缩等。本文立足于证据失权制度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法律规定以及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同时借鉴国外以及台湾地区的具体规定以及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促进我国证据失权制度的完善。  本文除引言与结语外,共分为五个部分。各部分的内容摘要如下:  第一部分,证据失权的界定与构成。首先,具体论述了证据失权制度的一些基本问题,比如证据失权制度与举证时限制度之间的概念辨析,从期限、客体、法律后果三方面论述证据失权制度的构成要素;其次,从诉讼平等原则、程序安定原则、诉讼经济等方面,论述了证据失权制度的价值与意义。  第二部分,证据失权制度的域外法之比较与借鉴。主要通过比较分析大陆法系国家德国与日本、英美法系国家美国与英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有关证据失权制度的法律规定以及证据失权制度司法实践,得出其各自特点与共同点,分析、总结其证据失权制度设计与变迁的原因。  第三部分,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失权制度之发展。按照时间节点,梳理我国证据失权制度从法律空白阶段到《若干规定》阶段以及现行《民事诉讼法》阶段的法律法规变化以及司法实践变化发展。  第四部分,民事诉讼证据失权制度立法之不足。基于现行《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证据失权制度之规范,分析我国现行证据失权制度规范所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论述证据失权制度规范之不足,诸如失权的适用情形不明确、证据失权的顺次不明确、失权适用空间遭到压缩等;其次,论述证据失权制度的配套制度仍不完备,主要表现在答辩失权制度缺失与证据收集制度不完善方面。  第五部分,完善民事证据失权制度之构想。依据现有的证据失权制度之规范,再结合其他国家证据失权制度的具体规定,提出完善我国证据失权制度的一些具体建议。具体包括:证据失权制度规范本身的完善,如梳理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排列,明确各种失权效果的适用条件,证据失权的救济方式,还包括证据失权制度配套制度的完善,如答辩失权制度、证据交换制度等,以及我国法官释明权的完善,当事人取证能力的完善,例如建立文书提出命令制度、注重当事人之间的协助义务等。
其他文献
北极因其奇特的自然环境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吸引了全球关注。环北极八国纷纷宣示北极主权,发布北极战略。如何有效解决北极争端,构建和谐北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及北极主
洗钱作为一个有着高额利润的、复杂的犯罪领域,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大公害.现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对洗钱活动予以高度重视,纷纷通过立法对其加以控制.我国的刑法也规定了
本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为青海河湟流域地区汉人社会与文化的发展脉络,其中主要包括该地区汉人社会的历史形成与发展现状;在汉文化与藏文化交界地带所形成的特有的多民族文化的融
该文运用"超越均势"概念分析后冷战时期美国的南亚安全战略.冷战时期,南亚地区大致形成美巴结盟—印苏友好的均势局面,美国视南亚为全球冷战的一个"缩影",把印巴对抗视为"南
笔者试图运用人口学、社会保障学的有关理论,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来研究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殊性,来探索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措施,以期能够应对
文章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小康社会目标下高校德育重要性。主要讲了三个问题:首先,分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解读了小康社会确定的奋斗目标;然后,阐明了高校德育的内涵、
我国在1999年颁布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中确立了缔约过失责任制度,完善了我国的合同责任制度,这对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促成交易实现和维护交
笔者在对当事人提出的申诉和申请再审案件进行复查时发现符合提起再审条件,即确有错误的案件数量不到全部收案数量的10﹪,而大部分当事人对法院判决不服的主要原因是法官所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