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非传统纠纷的成因及解决机制研究——以江苏地区实证调研为基础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hh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的地位极为特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既是顺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及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村经济、政治和文化都经历着变革,利益格局不断调整,新旧体制激烈碰撞。加之,农民与外界的接触和交往更加频繁,思想趋向复杂化,导致目前农村问题复杂化,矛盾纠纷剧增,其种类也日趋新型化,各种传统和非传统的挑战在叠加凸淤,引发农村社会冲突的凶素也变得多样化和复杂化。总之,农村社会纠纷正在经历着一个传统与非传统、道德争议与法律纷争、家庭伦理与经济利益等不同类型纠纷碰撞与交织的现实发展过程。然而在当代社会转型过程中,中国农村传统的以血缘、礼治为基础的社会结构遭到持续解构,建基于家族网络上的乡十秩序被不断稀释。或者说,当前乡土社会传统的观念和秩序受到冲击甚至瓦解,而法治的权威和秩序尚未确立。这种情形影响了纠纷的解决和社会的稳定,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影响不容忽视。目前针对农村新出现的这些现代型、非传统型纠纷、问题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以本世纪五一十年内江苏农村地区新出现的、以前从未出现的,或近期大量涌现而之前很少引起关注的非传统型纠纷为对象,展开调查分析,得出地域的拓展性、指向的外部性、弱亲缘性、强对抗性及调处的疑难性是当前农村社会非传统型纠纷的主要特点。市场经济发展、社会连带关系变化、基层组织控制能力弱化、乡土文化观念变迁是当前农村社会非传统型纠纷的基本成因。自力救济缺乏相应的引导;人民调解相关机制的不相适应性;正式司法资源解纷的限制;各解纷机制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协调,效率低下是当前农村社会非传统型纠纷解纷机制存在的问题。建立以社区、村委会为中心的新的社会连带关系,强化法律在农村非传统型纠纷解决中的权威作用,构建适合农村社会需要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是化解当前农村社会非传统型纠纷的重要对策。
其他文献
“和谐”思想一直蕴含在我国几千年的文化中,进入21世纪后,我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公共行为规范,在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保
非全日制用工以其灵活性和弹性突破了传统的标准劳动关系,不仅满足了企业降低用工成本、灵活用工的需要,而且满足了劳动者自主择业的需要,逐渐成为促进就业、缓解就业压力的
雇主替代责任承担,广义上是指,雇主就雇员在雇佣活动中致第三人损害的侵权行为以及雇员在雇佣活动中自己遭受损害所承担责任的行为。而狭义上的雇主替代责任承担,仅指雇主就
2019年7月1日起,在上海扔垃圾不分类就是违法行为。去年,上海每天生活垃圾清运量接近2.6万吨,总量超过900万吨。中国每年垃圾总量增长速率达10%。大量的垃圾在侵蚀宝贵的土地资源,带来环境污染,给社会治理带来重重挑战。  如果垃圾产生量仍然居高不下、垃圾分类不能很好地进行,即便建设再多高标准的焚烧厂,也一样不堪重负。厨余垃圾就是最突出的例子,因为含水量高、热值低,处理过程中容易产生渗滤液等,这
期刊
[目的/意义]政务信息资源对于社会创新发展具有无法比拟的助推作用,开放式创新环境迫切需要政务信息资源价值的发挥来提供知识驱动力。[方法/过程]从职能目标、技术手段和用
大学生党员是我党在新时期具有特殊地位的后备力量,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始终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和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切实加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