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圳市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充分发挥各方面的节水潜力,是深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调研结果表明,深圳市总用水量中有55%属于居民用水,居民用水中80%是在建筑物内进行。因此,充分挖掘建筑节水潜力,对于深圳创建节水型城市意义重大。建筑节水就是利用新的节水设备和技术,提倡水的循环利用与中水处理,采用科学的管理模式和激励手段,使给排水系统的综合效率达到最优。 本研究分为三个层次:单个建筑节水潜力、建筑群(社区)节水潜力、节水政策措施的影响因素及其节水潜力。 首先,以单个建筑单元为研究对象,从超压出流控制、热水供应循环系统改进、节水器具的应用效果三个方面挖掘建筑内部设施的节水潜力。结果表明,如果深圳所有建筑都采取上述三项节水措施,每年的节水量分别为3379万立方米、1231万立方米、4980万立方米。 然后,考虑不同用水目的对水质的要求差异,研究多个建筑单元构成的建筑群的综合节水潜力,建立了以新鲜水消耗量最小为目标的建筑群用水系统网络优化模型,同时加入供水成本约束的外部条件,利用深圳大学城这个相对独立的建筑群为案例,利用LINGO模拟计算软件计算出,在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建设中端废水处理设施后,深圳大学城的平均日用水量可以从当前的1750.5m3/天,降低为779.2m3/天,节水潜力为55.4%。 最后,研究了节水政策措施实施的影响因素,对居民用水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了有效问卷610份,并以此为样本空间,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结果表明,每月户均水费支出在30元以下居民对水价收费制度改革的赞成度最高,随着水费支出的增加居民的赞成度下降,水费支出在50元以上的居民的赞成度最低。因此,水价收费制度改革能够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有利于节约水资源和减少生活污水排放量。供水价格和阶梯水量的同时调整对居民用水将产生很大的影响。调研结果还表明深圳市居民生活水费支出一般仅占家庭收入的1%以下,调整水价对居民生活影响有限,存在调整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