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经济飞速发展、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物流与快递已成为国际商品有效流通的重要手段。其中,食品、医药、生物等运输过程需要保鲜或者冷冻措施,以防止腐烂与失效,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是冷链运输。针对冷链运输中“最先一公里”、“最后一公里”、少量低温配送及商品的不同低温需求等问题,将低温相变微胶囊进行合理配置,从而解决商品与用户之间的运输问题。本课题的目的是制备出有适宜温度(特别是0℃以下)、高相变焓、高产率、高包覆率、无毒、环保且保温时间较长的低温相变微胶囊,以应用于短途冷链运输中对不同温度的需求。本课题首先以价格较廉价的正十三烷为芯材,以苯乙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共聚物(PS/PMMA)为壁材,通过悬浮聚合法制备出正十三烷低温相变微胶囊蓄冷材料。并借助TG、DSC、POM、SEM、IR等测试方法,系统研究了苯乙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质量比、水油质量比、正十三烷含量对低温相变微胶囊性能的影响,并对其结构组成、热性能、稳定性、粒径分布、表观形貌及蓄冷性能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当苯乙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质量比为40/60、水油质量比为2/1、正十三烷含量为65wt%时制备的低温相变微胶囊性能最佳,此时相变微胶囊有两个低温相变峰,其中固-固相变温度为-17.61℃,对应的相变焓为38.33 J/g,固-液相变温度为-4.96℃,对应的相变焓为93.71 J/g,且其产率可达90.87%,蓄冷保温时间可长达40 min,具有一定的蓄冷保温效果。其次,本课题在以正十三烷为芯材制备低温相变微胶囊的最优工艺条件下,以加入量为50wt%的正十二烷、正十四烷为芯材,以苯乙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共聚物(PS/PMMA)为壁材,通过悬浮聚合法制备不同相变温度的低温相变微胶囊蓄冷材料。并对三种低温相变微胶囊的热性能、稳定性、粒径分布、表观形貌及蓄冷性能进行了对比与讨论,以确定性能最佳的低温相变微胶囊。结果表明:正十二烷相变微胶囊有一个低温熔融峰,且其相变温度为-8.69℃,相变焓为110.53 J/g,产率可达86.29%,蓄冷保温时间可达30 min。正十四烷相变微胶囊有一个低温熔融峰,相变温度为6.65℃,相变焓为116.19 J/g,产率可达91.83%,且其蓄冷保温时间可达80 min。总体来说,正十四烷低温相变微胶囊的蓄冷性能是最好的。最后,通过增加正十四烷的含量以提高正十四烷低温相变微胶囊的相变焓。结果表明:当正十四烷含量为65wt%时,相变微胶囊的蓄冷性能是最佳的,且其相变温度为8.59℃,相变焓为166.79 J/g,产率可达88.48%,实际包覆率为60.32%,包覆效率为92.80%,且其蓄冷保温时间可达140 min。本课题所制备的三种低温相变微胶囊已实现高产率、高焓值、高包覆率及保温时间长的目标,能够满足0.5~2小时内对食品、医药及生物制品等多次少量低温配送的需求,其在快递及短途冷链运输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