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互联网终端移动切换协议优化设计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zi1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型互联网将传统网络中IP地址的身份属性和位置属性分离,使得传统网络中的移动性问题得到初步解决。而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用户对移动网络的服务质量和效率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的新型互联网移动性协议中仅实现了对终端移动性的支持,而在网络服务质量和效率方面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如移动切换过程中丢包现象严重、切换时延大等,使得用户对高质量、高效通信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因此,本文在新型互联网体系架构下对移动性协议展开分析与研究,并针对现有新型互联网移动性协议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改进移动终端的移动性相关技术,从而改善移动网络的通信质量,提高移动网络的通信效率。本文首先介绍了与移动性相关的一些协议标准及国内外相关移动切换技术的研究现状,指出新型互联网中现有移动性协议存在的诸如移动切换过程中的丢包现象比较明显、切换时延较大等问题,并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具体原因,然后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第一,在原有协议中添加移动终端归属域的概念,并根据移动终端切换后所在接入交换路由器的不同对切换类别重新进行了定义;第二,在切换机制中,分别针对移动终端与通信对端提出了两点改进策略。在移动终端方面,引入预切换机制,在移动终端切换到新的接入交换路由器之前,为其分配相应的映射关系,供其切换后直接使用;在通信对端方面,引入"活跃对端",活跃对端可以直接和移动终端归属域的标识映射服务器通信,获得移动终端最新的映射关系,从而降低丢包率并减小切换时延,实现对协议的整体优化。最后,本文将上述改进方案与改进前方案进行了比较,并在linux系统下搭建了实验平台,对改进前后的移动切换性能分别进行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与前期调研分析结果进行比较,证实本论文提出的改进方案达到了协议优化效果,使得新型互联网的移动终端切换机制更加灵活。对移动性相关协议的改进具有一定理论价值。
其他文献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商网站的规模在不断增大,网上商品的种类越来越多。推荐系统的出现可以帮助用户在面对如此繁多的商品信息时做出选择。但目前推荐算法依然在发展中,其
协作多点传输(Coordinated Multi-point, CoMP)技术可以通过各基站间的动态协作有效地提高小区的整体速率和边缘用户的速率,因而在先进的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配电系统作为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用户对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旦配电系统发生故障、检修或试验,就会造成系
学位
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是一种高分辨成像雷达,能够全天候、全天时、远距离地获取非合作目标的高分辨图像,在军事和民事上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
高超声速飞行器是当今各国研究的热点,也是下一代战斗机的一个发展方向。其高空高速的特性使得机载雷达面临着更严重的杂波问题。本文在此背景下,对机载雷达中的地/海杂波进行
MIMO-OFDM系统中增加适量天线可成倍增加提高系统容量,同时可有效抑制频率选择性衰落或窄带干扰。而在MIMO-OFDM系统中引入天线选择技术可以达到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节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