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两种不同氮含量的V-N微合金钢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实验钢的奥氏体高温变形行为、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规律、V(C,N)在贝氏体区的析出行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贝氏体钢实验室试制。主要工作及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单道次压缩实验,研究了实验钢高温变形行为,绘制了真应力-应变曲线,计算出V-N1和V-N2实验钢的再结晶激活能分别为336.59kJ/mol和370.92kJ/mol,N含量的提高使得实验钢动态再结晶激活能增大。(2)进行奥氏体连续转变规律的研究,绘制实验钢的动态和静态CCT曲线,并对连续冷却的析出行为进行分析。变形利于奥氏体向铁素体或珠光体转变,静态CCT中,冷速小于2℃/s时,发生铁素体、珠光体和贝氏体转变,当冷却速率超过10℃/s时,铁素体转变就消失,得到全贝氏体组织。对动态CCT,在冷却速率低于25℃/s的情况下,均能形成铁素体。(3)实验钢贝氏体区等温析出实验结果表明:实验钢在500℃保温时,组织由单一贝氏体构成,在600℃、700℃保温时,得到贝氏体和铁素体混合组织。析出物的数量均随时间的增长而增多且分布更加均匀弥散,600℃时析出物数量最多,700℃次之,500℃最少。最佳析出温度为600℃。(4)以两种不同N含量的含V微合金钢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Φ450轧机上进行热轧实验,分析工艺参数及N含量对实验钢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实验钢在500℃~550℃左右卷取得到铁素体+贝氏体组织。由于V(C,N)的析出强化作用,较高N含量实验钢能得到更高的强度;低温卷取时,V-N2钢屈服强度达到629MPa,抗拉强度达到716MPa;在冲击实验和冷弯实验中,实验钢性能表现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