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N微合金钢贝氏体区析出行为及组织性能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dlf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两种不同氮含量的V-N微合金钢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实验钢的奥氏体高温变形行为、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规律、V(C,N)在贝氏体区的析出行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贝氏体钢实验室试制。主要工作及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单道次压缩实验,研究了实验钢高温变形行为,绘制了真应力-应变曲线,计算出V-N1和V-N2实验钢的再结晶激活能分别为336.59kJ/mol和370.92kJ/mol,N含量的提高使得实验钢动态再结晶激活能增大。(2)进行奥氏体连续转变规律的研究,绘制实验钢的动态和静态CCT曲线,并对连续冷却的析出行为进行分析。变形利于奥氏体向铁素体或珠光体转变,静态CCT中,冷速小于2℃/s时,发生铁素体、珠光体和贝氏体转变,当冷却速率超过10℃/s时,铁素体转变就消失,得到全贝氏体组织。对动态CCT,在冷却速率低于25℃/s的情况下,均能形成铁素体。(3)实验钢贝氏体区等温析出实验结果表明:实验钢在500℃保温时,组织由单一贝氏体构成,在600℃、700℃保温时,得到贝氏体和铁素体混合组织。析出物的数量均随时间的增长而增多且分布更加均匀弥散,600℃时析出物数量最多,700℃次之,500℃最少。最佳析出温度为600℃。(4)以两种不同N含量的含V微合金钢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Φ450轧机上进行热轧实验,分析工艺参数及N含量对实验钢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实验钢在500℃~550℃左右卷取得到铁素体+贝氏体组织。由于V(C,N)的析出强化作用,较高N含量实验钢能得到更高的强度;低温卷取时,V-N2钢屈服强度达到629MPa,抗拉强度达到716MPa;在冲击实验和冷弯实验中,实验钢性能表现良好。
其他文献
《尚书》学在宋朝进入一个繁盛时期,不仅相关著作大量涌现,注解体式也更加丰富多样。在这个科举大兴、私学盛行的时代背景下,又加之雕版印刷术日益成熟,为方便学子研习经典,
温州市城中村改造中,定位偏差、改造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责划分不科学、未践行公共价值理念以及政绩考核制度不合理等造成政府职能失当,表现为:政策宣传的不到位、政务公开的不及时严重影响了村民满意度;政府“先征后批”赶进度、土地征收配套措施缺乏严重影响了改造效果;政府协调力不足、无法平衡多方利益严重影响了村民参与的积极性;社会保障管理工作的欠缺严重影响了改造后的安置进度。结合政府职能理论,对温州市城中村改造
石油在开采、运输、炼制过程中的漏油事件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当石油污染物超过环境负荷后,受污染的土壤不能发挥正常自净功能,积累的石油烃通过食物链最终会对人类
汞作为一种重金属,具有严重的危害性,作为一种污染物已成为各国研究者的关注热点。燃煤烟气活性炭喷射脱汞技术(ACI)较为成熟,效率较高,应用前景较为广阔。同时不容忽视的是,活性炭本身成本较高,在实际烟气中,汞会吸附在吸附剂表面活性位点上造成活性炭的活性下降,而失去活性的废弃吸附剂缺乏合理的处理途径,很容易对环境再次造成污染。因此,探寻低成本、高效率的吸附剂,并为之开发可再生性能,将会是燃煤污染物汞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