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Chiari畸形Ⅰ型合并脊髓空洞症的不同手术方式与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了 2009年07月至2020年01月期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苏州九龙医院和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9例Chiari畸形Ⅰ型合并脊髓空洞症病例,所有病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将合并颅底凹陷症的6例病例分为Ⅰ组,单纯Chiari畸形73例根据其手术方式分为ⅡA组单纯后颅窝减压术+寰枕筋膜松解术9例、ⅡB组后颅窝减压术+蛛网膜粘连松解术+枕大池重建术26例、ⅡC组后颅窝减压术+扁桃体切除术38例,并从患者的性别、年龄、主要临床症状的好转率、术后小脑扁桃体的回缩情况及脊髓空洞的改善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术中是否使用人工硬膜将64例术中硬膜打开的病例分为人工硬膜组43例和自体筋膜组21例,并对比两组间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二次手术、二次住院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Ⅰ组在临床疗效和影像学改善方面与其他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ⅡA组在扁桃体回缩和空洞改善方面明显差于ⅡB组和ⅡC组(p<0.05),而在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方面与其他3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ⅡB组和ⅡC组在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和影像学改善方面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ⅡA、ⅡB及ⅡC组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ⅡA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ⅡB组(p<0.05)和ⅡC组(p<0.05),而ⅡB组和ⅡC组之间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人工硬膜组和自体筋膜组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分析两组病例的二次手术率及二次住院率,人工硬膜组的二次手术率及二次住院率均明显高于自体筋膜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人工硬膜组和自体筋膜组之间的并发症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自体筋膜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人工硬膜组。结论:Chiari畸形I型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均应在术前进行颅颈交界区的稳定性评估,对于不稳的患者必须将其复位及固定,单纯后路颈枕复位内固定术即可达到满意的手术效果;对于稳定的患者,则需根据压迫的位置进行减压;后颅窝骨性减压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低于枕大池重建组及扁桃体切除组,但扁桃体回缩及空洞改善情况较枕大池重建组和扁桃体切除组差;枕大池重建组和扁桃体切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具体手术方式的选择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人工硬膜的使用可能增加后颅窝手术后的二次住院和二次手术,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自体筋膜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