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尿道下裂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是一种迄今为止原因不明的性分化异常,其发病率约为3‰,并且在许多国家中尿道下裂的发病率具有增加的趋势。 大多数尿道下裂患者的发病原因仍不清楚,有关尿道下裂病因学的研究近年来得到了很大进展,但影响位置和影响方式尚未明确。综观目前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探索: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环境因素和其它因素。 正常男性的性别分化是一个连续、有序和相互关联的过程,需要多种基因间的精确剂量平衡和相互作用。SRY基因是决定男性性分化的起点,它可以激活一系列的基因调控级联反应,对男性性分化的启动和性发育的正常进行有重要的影响。SOX9可能是SRY的一个下游基因,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双氢睾酮是促使胚胎期男性外生殖器、尿道和前列腺发育的主要激素,而双氢睾酮是睾丸分泌的睾酮在Ⅱ型类固醇5α还原酶(SRD5A2)的作用下形成的。双氢睾酮和它的前体睾酮都是通过雄激素受体(AR)作用于它们的靶器官来发挥其生物学效应。WT1在早期发育中通过与SRY、MIS、SF1和DAX1等的相互作用来调节性分化的级联过程,而且有可能参与后来的发育调控。MID1在中缝结构的发育中起重要作用。SRY、SOX9、SRD5A2、AR、WT1、MID1这6个基因在男性生殖系统分化和发育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挑选它们作为尿道下裂发病相关基因的首批突变筛查对象。 我们以95例患者的基因组DNA作为模板,扩增了以上6个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利用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来检测基因外显子的突变位点。利用双重PCR技术来检测SRY基因,如此大样本、多基因的系列筛查尿道下裂发病相关基因的突变,尚未见报道。 我们在24名患者中发现了18个突变位点,在6名患者中发现染色体异常,二者占总患者人数的31.6%,10个突变位点未曾报道过。筛查的6个基因的突变结果如下:(1)SRY基因:未发现突变,但发现4例SRY阴性患者。其中,3例染色体核型为46,XX,临床检验证实一例为女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一例为真两性畸形;一例为阴囊型尿道下裂,另1例SRY阴性患者染色体核型不详,为阴茎型尿道下裂。我们还发现两例患者染色体核型异常,分别为45,XO(18%)/46,XY(82%)和46,X dic(Y)/45,XO,均为阴囊型尿道下裂。(2)SOX9基因:未发现突变。(3)SRD5A2基因:在14个病人中发现了8种突变,占总病人数的14.7%,表明约1/10的尿道下裂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类固醇5α—还原酶Ⅱ基因结构异常;我们筛查出的突变,包含5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