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康德审美判断中的愉快感及其与官能和谐的关系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de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康德的哲学体系中,愉快和不愉快的情感是占有重要地位的内心机能,在审美判断中的愉快感具有普遍性,而统治这种内心机能的判断力则是一种先天的能力,审美判断是一种先天的判断。  但是康德认为这种情感是不是知识的,只能被感觉而不能被定义,因此愉快感便带有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本文通过对国外一些最新理论的介绍和比较分析,来深入的了解康德的愉快理论。  另外,关于审美判断中的愉快感与官能和谐的关系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基于最新的对康德愉快理论的阐释,就可以对这个问题给出一个比较合理的回答。  本文比较了Paul Guyer的愉快理论和Henry E Allison与Rachel Zuckert愉快理论。 Guyer所持有的是“愉快的模糊性”观点,以及他对愉快感和官能和谐之间的关系做出了“因果性阐释”并发展出了“两个反思理论”。而Allison与Zucket提出了愉快的意向性阐释,并根据这种阐释来解决Guyer理论中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在本文中我试图论证愉快的意向性阐释能够比较好的符合康德的愉快理论,并指出一些两种理论中尚存在的问题,以期引起国内学界对此问题的关注。
其他文献
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立场,批判吸收了存在主义、现象学和解释学等哲学派别的理论成果,从哲学解释学的视角对传统知识化教学进行了反思和批判,指出传统教学的弊端在于
既是经济学家又是哲学家的阿马蒂亚·森从“可行能力”的广阔视角出发,论述了他对“自由”的理解,并把自由的概念与其他影响社会的道德要素——平等、责任,甚至人类发展路径联系
20世纪,世界范围内关于伦理一经济关系的研究,并存着两种截然不同却影响深刻的范式:“伦理气质论”、“经济决定论”。后者是由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演绎出的影响最深广、公度性最
马克思和海德格尔的技术思想是他们各自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但这一内容在以往的比较研究中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的主旨便是对马克思和海德格尔的技术思想进行比较,以显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