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蒙养之始,以德育为先。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道德教育,将实现人性的至善至美视为教育的理想目标和最高追求。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国情和历史使命决定了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中小学教育作为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实施状况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民族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中小学道德教育不可避免面临许多问题,迫切需要探索新的解决途径。泰国是典型的佛教国家,佛教历史源远流长。泰国人非常遵守社会规范,在公开场合表现得十分温文尔雅。佛教在公民道德教育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使泰国人形成了崇尚忍让、安宁和爱好和平的精神风范。本文以泰国中小学道德教育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法、因素分析法、比较法和历史研究法,通过对泰国中小学道德教育发展历程、泰国中小学道德教育现状、特色和现存问题的研究,预测其未来发展方向。此外,可以吸取泰国中小学道德教育的成功经验为我国中小学道德教育发展提供借鉴,这对营造良好的道德风尚、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团结,推进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泰国和我国的国情不同,因此在借鉴参考时不能生搬硬套,而是需要甄别、因地制宜选择最合适我国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内容加以学习。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包括问题的提出、核心概念界定、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及综述以及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按不同历史时期阐述泰国中小学道德教育发展历程,包括传统佛教教育阶段(1238年-1868年)、学校教育萌芽阶段(1868年-1932年)、教育规划发展阶段(1932年-1998年)和国家教育改革阶段(1998年至今)等四个阶段,从大体上把握泰国中小学道德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第三部分,分析泰国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现状,介绍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课程设置,归纳总结泰国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实施途径、教学方法、课程评估以及师资培养,力图清晰展示泰国中小学道德教育的整体概况。第四部分,在了解泰国中小学道德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对泰国中小学道德教育进行综合评价,总结特色,分析存在的问题,包括德育目标单一,内容保守;德育方法简单,环境复杂和德育机会不均,师资缺乏等。同时,针对这些不足,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第五部分,泰国中小学道德教育发展的思考与启示。从比较借鉴的角度出发,结合当前我国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实际情况,为我国中小学道德教育发展提出一些建议。一是加大国家对学校德育的支持力度;二是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三是兼收并蓄东西方德育的精髓;四是遵循道德教育发展规律;五是通过多角度进行伦理渗透;六是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