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城市是一个社会、经济、文化与自然和谐的复合生态系统,是一种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理想人居形式,也是现代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新模式。因此,生态城市建设是目前中国城市建设的主要方向。 城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是进行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前提条件,但目前关于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方法体系还存在评价数据来源众多、评价模型参差不齐、评价方法主观性强等问题。本研究以城镇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为主线,以岳阳市君山区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和总结国内外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和权重敏感性分析方法,对评价因子科学选择、评价因子权重确定和评价方法敏感性分析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相关研究结论如下: (1)评价因子选择研究:本研究在参照目前国内外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的有关指标体系基础上,结合君山区自然环境条件的实际,确定君山区城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评价因子包括自然生态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大类,其中自然生态条件包括污染源、土地利用现状、水域和植被4个因子,社会经济条件包括距建成区距离、路网密度、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4个因子。 (2)权重确定研究:本研究将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引入土地评价领域以弥补传统的层次分析法(AHP)中的不足,并在对ANP进行应用可行性分析后,构建出ANP网络层次结构,并采用ANP计算软件Super Decisions得到各参评因子权重值。其中,土地利用现状获得最大权重值(0.2585),其次为污染源(0.1823)。两者对君山区城镇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3)评价方法敏感性分析:本研究试将指标权重敏感性分析方法引入土地评价领域来测试各权重变化对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通过深入研究后认为,土地利用现状、污染源和距建成区距离是影响评价结果的敏感指标;其中以土地利用作为典型代表的现状指标权重变化+20%、+10%、0%、-10%、-20%时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的土地利用方式是阻碍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因素之一,而改变土地粗放的利用发展模式,调整结构、整合资源将有利于建设用地的开发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