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三江地区兰坪思茅盆地电性结构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hsmith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兰坪-思茅盆地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处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两个超级大陆的混聚带,对三江地区的构造演化、地质作用、成矿规律等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为了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岩石圈壳幔电性特征,对穿越该区域的三部分大地电磁测深剖面,分别进行了二维非线性共轭梯度反演及三维反演(WSINV3DMT和ModEM),两种反演模型具有很好的对比性,两者互为补充,互为约束。最终的研究结果表明,兰坪-思茅盆地以无量山-营盘山断裂(中轴带)为界,盆地两侧具有明显不同的电性特征。盆地西侧上地壳范围内整体呈高阻特征,这可与该地区普遍出露的变质岩、火山岩相联系。中、下地壳普遍发育近南北向条带状的高导体,电阻率大小小于10Ωm,与地震资料显示的低速层非常吻合,其可能作为一大尺度的构造滑脱面,与印度板块的东向俯冲密切相关。而盆地东侧高导体在二维模型上横向跨度较西侧高导体小,但在纵向上有向上地幔延伸的趋势,认为该高导体可能与地幔物质作用相关,并为该区域内地震频发创造了条件。中轴断裂带对应盆地中部的无量山-营盘山隆起带,中、上地壳范围内显示为高阻,应是该构造带内变质岩系、岩浆岩在电性结构上的体现。二维及三维模型均显示中轴断裂带大致呈北北西走向,向东倾或陡倾,其切割深度达中、下地壳,甚至上地幔,可能作为壳幔物质向上运移的通道,对兰坪-思茅新生代盆地的形成和成矿起着重要的作用。澜沧江断裂带从北往南,倾向由东倾逐渐变为直立陡倾,为一深大断裂,断裂带附近发育规模较大的高阻体。金沙江-红河断裂带北东倾向,周围发育高阻体。整体上,澜沧江缝合带和金沙江缝合带均表现为数条近似平行的电性梯度带,俯冲带可能受后期构造作用的影响,缝合带附近没有明显逆冲或俯冲痕迹。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比较INTERTAN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和DHS加压滑动鹅头钉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统计分析泰安市中心医院近10年使用INTERTAN联合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分别是广西重要的乡土树种或珍贵树种,都具有适应性较广、生长速度快、木材材质优良等优点,发展前景广阔。本研究通过设置不同混交比例模式[马尾松、红锥分别按照9∶1(A)、8∶2(B)、7∶3(C)、6∶4(D)、马尾松纯林(E)和红锥纯林(F),采用标准地定位调查与生物量实测方法,对不同混交比例马尾松-红锥混交林
由于具有优异的耐磨性,Ni-Cr-WC涂层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表面工程领域。在服役过程中,表面剥落是Ni-Cr-WC涂层失效的主要原因。因此,本论文在Ni-Cr-WC涂层中加入CeO2以提高Ni-Cr
为分析煤样自燃发生发展过程及微观煤氧反应机制,选取具有不同自燃倾向性的五阳和阜生煤样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官能团的分布特征、变化规律以及特征温度、热失重速率和阶段
《說文長箋》是明末學者趙宦光花費畢生精力研究《說文》的成果,作于陳第《毛詩古音考》的同時,此書雖作為《說文》學著作流行於世,而其中亦包含著諸多音學思想,學界對其研究
实现碳纤维与铝基体之间的良好结合,是推动连续碳纤维增强铝导线在电线电缆行业中广泛应用的关键。本文以经过电磁搅拌化学镀镍处理的单向连续碳纤维作为增强相,纯铝作为基体
自2001年阿根廷发生主权债务违约以来,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债务国的主权债务重组问题。为了应对主权债务危机可能引发的全球性金融风险,国家和国际组织均在主权债务重组问题上做
热辐射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实际物体红外辐射性能的调控对于发展隐身伪装、热能源利用和辐射致冷等新技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电磁共振结构对光的特性具有调控效应,
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可再生能源,具有无污染,经济性高等优点,在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的应用中具有巨大潜力,绿色建筑中大多利用太阳能集热器生产生活热水。平
CP-Ti凭借优异耐腐蚀性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在航空航天、化学工业、船舶以及医学等领域所使用比例越来越大。由于大部分CP-Ti零部件需经热加工的方式来生产,因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