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跨波段微波源成为重要研究方向。但是,现有频率调谐器件存在频率调谐带宽窄、波段间隔小、调节方式复杂等问题。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环形阴极的跨X、Ka波段跳频相对论切伦科夫振荡器,利用理论分析和粒子模拟方法对该器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论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过模慢波结构及其冷腔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建立了无限长同轴矩形慢波结构和无限长空心慢波结构冷腔物理模型,求解和计算了无限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跨波段微波源成为重要研究方向。但是,现有频率调谐器件存在频率调谐带宽窄、波段间隔小、调节方式复杂等问题。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环形阴极的跨X、Ka波段跳频相对论切伦科夫振荡器,利用理论分析和粒子模拟方法对该器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论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过模慢波结构及其冷腔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建立了无限长同轴矩形慢波结构和无限长空心慢波结构冷腔物理模型,求解和计算了无限长同轴矩形慢波结构和空心慢波结构色散特性,研究了慢波结构参数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慢波结构的耦合阻抗特性。其次,为实现跨波段跳频,设计了基于双环形阴极的内、外双电磁结构。其中外部电磁结构用来激励起同轴慢波结构准TEM模的π模,内部电磁结构用来激励起空心慢波结构的TM01模的π模。内、外电磁结构相互隔离,工作过程相对独立,增大了输出微波频率的间隔。利用同轴准TEM模式和空心TM01模式具有表面波性质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电子束参数和慢波结构参数实现了横向模式选择;通过优化后置腔参数实现了纵向模式的选择。结合电子束传输特性以及回旋共振吸收现象,理论计算出共用导引磁场的大小。粒子模拟方面,采用2.5维粒子模拟软件对器件产生高功率微波的机制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束-波作用过程详细的物理图像。首先将内外电磁结构分开,独立开展了粒子模拟研究,重点解决束-波效率提高难题。保持二极管电压550k V、导引磁场0.85T一致,当外电子束电流为7.8k A,仿真输出X波段微波频率8.41GHz、功率1.5GW、效率34.9%,工作模式为同轴准TEM模式;当内电子束电流为4.4k A,仿真输出Ka波段微波频率31.3GHz、功率0.74GW、效率30.5%,工作模式为空心TM01模式。还提出了一种同轴双环形阴极在线调节技术方案,在不打开微波源真空室的条件下,仅通过调节内外阴极的伸出与缩进,使其产生的电子束分别与内外电磁结构作用,实现跨波段跳频,方案简单易行。进一步,探索了内外双波段同时实现的可行性,引入前置腔解决微波泄漏影响难题,得到典型双波段粒子模拟结果:在X波段,输出微波频率为8.41GHz,功率为1.47GW,效率为34.2%;在Ka波段,输出微波频率31.3GHz,功率为710MW,效率为30.7%。此外,还采用3维程序对2.5维程序的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最后,为了验证技术方案的可行性,针对对X波段进行了实验前的优化设计,兼顾高效率与低磁场,典型粒子模拟结果:输出微波中心频率为8.42GHz,输出功率1.58GW,束-波转换效率35%。开展了初步实验研究:当二极管电压为580k V、导引磁场为0.6T时,输出微波频率为9.4GHz,功率约200MW,微波脉宽为22ns。对频率漂移过大、功率偏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进行改进。
其他文献
近年来,“低、慢、小”民用无人飞行器(UAV,Unmanned Aerial Vehicle)在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其造成的各种问题也随之显现,利用黑飞无人机进行违法犯罪的事件时有发生,对无人机反制系统的需求极为迫切。在复杂电磁环境下,通过对无人机通信信号的侦收、分析实现精确打击成为了反无人机领域的研究热点。因此,针对无人机通信信号进行检测与接收技术的研究,探索相关技术小型化、低成本的快速实现方案对
针对信息化时代和职教改革对职业技能培训提出的新要求,在大数据背景下,以“1+X”职业技能培训服务管理为例,分析了微信小程序应用于“1+X”证书试点工作的可行性和优势,总结了微信小程序开发设计的原则,从学习者、教师和管理员角度提供了设计思路。基于软件工程标准化流程,笔者详细分析了小程序开发设计过程及方法,展示了相关研究成果,为微信小程序在“1+X”考证培训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传统光纤激光器受限于掺杂稀土离子的种类,输出波长范围有限。气体受激拉曼散射(stimulated Raman scattering,SRS)由于频移系数大,能够实现激光波长大范围拓展。但是,传统气体腔和毛细管的有效作用距离非常有限,气体SRS阈值非常高,实现高效的拉曼激光输出非常困难。空芯光纤的出现,极大促进了气体拉曼激光的发展。空芯光纤极大地增加了激光与气体的相互作用强度和有效作用距离,使得SR
光阱是利用光的力学效应捕获并操控尺寸为数十纳米到数十微米微球的一种技术。光阱技术操控微粒运动的特性使人们可以更方便地观测微粒的自身特性与运动过程,这对于微粒的个体行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按照捕获激光数量,光阱可分成单光束光阱、双光束光阱与多光束光阱等,其中双光束光阱具有结构简单,易于集成化等优点,但也存在着轴向捕获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本文采用四光束光阱捕获和操控微粒,四光束光阱在保持了双光束光阱易集
随机光纤激光器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类新型光纤激光器,不同于传统光纤激光器所必备的谐振腔结构,其利用光纤中瑞利散射提供的随机分布式反馈和受激拉曼散射提供的增益实现激光输出,具有时域稳定、结构简单等突出特点,在成像、通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开展了基于随机光纤激光器输出超连续谱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初步建立了能够描述随机光纤激光器输出超连续谱过程的理论模型,进行了初步的仿真计
垃圾焚烧锅炉普遍存在高温氯腐蚀问题。先驱体陶瓷涂层技术在解决高温氯腐蚀方面具有显著的应用前景。该技术主要采用聚硅氮烷为先驱体,加入陶瓷骨料及溶剂,采用喷涂或浸渍等方式在金属表面形成涂膜,后经高温烧结后形成Si O2基复合陶瓷涂层,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抗高温氯腐蚀性能较强等优点。但涂层在制备过程中易产生气泡和裂纹,严重影响涂层的防腐蚀性能。鉴于此,本文首先采用自主研制的高温显微镜观察装置,对不同
由于石墨烯这种二维材料成功制备后其显示的巨大的新奇特性,人们发现了石墨烯在电磁器件中的潜在应用,同时也深入了对其它新型二维材料的探索。Ⅳ-Ⅴ族二维材料作为一种新型二维材料,典型的如单层砷化锗GeAs,已可以在实验中合成,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突出的各向异性,较大的禁带宽度,较强的光吸收作用等,如今备受人们关注;且由于二维材料的原子都暴露在环境中,简单对其进行改性就可以引起其电和磁方面的变化,所以可
SAR层析(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Tomography,TomoSAR)成像技术利用获取的沿距离向法平面内的基线数据,在方位向形成全孔径的同时在高度向也进行合成孔径成像,从而获得高度向的高分辨成像能力,这也是TomoSAR逐渐成为主流的高度向成像技术的原因。另一方面,多基SAR系统在高分宽幅成像、动目标检测、干涉测高、3D/4D成像、抗干扰、多层次成像等方面具有极大的应
2μm波段的光纤激光在气体分子检测、生物医疗、工业加工、远距离感知与成像、军事对抗等多个领域均有着重要应用。同时2μm波段位于常见中红外氟化物光纤的反常色散区,因此2μm激光脉冲可以作为基于氟化物光纤超连续谱的泵浦源。而啁啾脉冲放大技术是实现泵浦源的高峰值功率脉冲输出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啁啾脉冲放大系统采用全光纤结构时,可以在实现高功率输出的同时提高输出的光束质量、整体系统结构的稳定性和紧凑度,并实
Y型腔正交偏振激光器作为研制激光加速度计的重要器件,在光学精密测量领域有着重大的应用潜力和价值,对其输出频差稳定性的提高一直是研究的关键。论文首先概述了双频激光器目前的研究情况和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Y型腔正交偏振激光器的结构特点、原理、应用和发展趋势,总结前人工作并针对其研究内容中存在的问题,指明了目前设计出新的具有单正交偏振模对的一体化Y型激光器的必要性。其次,本文设计出了具有新的腔体改进结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