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抑郁症是一种有反复发作特征的精神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本文探讨了正念认知疗法合并药物对于改善抑郁症患者心理社会功能的效果,为抑郁症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新的途径。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天津市安定医院门诊符合ICD-10抑郁发作和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9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正念认知疗法组45例和艾司西酞普兰组45例。正念认知疗法组在使用艾司西酞普兰的同时合并给予MBCT。艾司西酞普兰组患者仅使用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接受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BDI-Ⅱ)、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PSS)、应对方式问卷(CSQ)、自我接纳问卷(SAQ)、自尊量表(SES)、精神病人病耻感问卷(SSPM)、五因素正念问卷(FFMQ)的评估。结果:42例正念认知疗法组患者和41例艾司西酞普兰组患者完成研究并纳入结果分析,有7例患者脱落。治疗前正念认知疗法组和艾司西酞普兰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情况以及各项量表评估指标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1)治疗后正念认知疗法组患者HAMD-17量表评分低于艾司西酞普兰组患者,两组结果经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5,P=0.009)。(2)治疗后正念认知疗法组患者BDI-Ⅱ量表评分低于艾司西酞普兰组,两组结果经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9,P=0.004)。(3)治疗后正念认知疗法组患者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S评分低于艾司西酞普兰组,两组结果经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61,P=0.000)。治疗后正念认知疗法组患者疾病改善程度CGI-I评分低于艾司西酞普兰组患者,两组结果经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7,P=0.019)。(4)治疗后正念认知疗法组患者SF-36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心理健康及总体水平均高于艾司西酞普兰组,两组结果经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8,P=0.001;t=2.065,P=0.042;t=3.384,P=0.001;t=3.249,P=0.002;t=-3.249,P=0.002;t=6.583,P=0.000;t=4.354,P=0.000;t=4.775,P=0.000;t=8.739,P=0.000)。(5)治疗后正念认知疗法组患者SDSS量表评分低于艾司西酞普兰组,两组结果经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81,P=0.000)。(6)治疗后CSQ正念认知疗法组患者因子解决问题和求助评分高于艾司西酞普兰组,两组结果经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14,P=0.000;t=2.780,P=0.007),治疗后正念认知疗法组患者CSQ因子自责和退避评分低于艾司西酞普兰组,两组结果经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13,P=0.000;t=-2.002,P=0.031)。(7)治疗后正念认知疗法组患者SAQ总分及因子自我接纳、自我评价评分均高于艾司西酞普兰组,经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9,P=0.007;t=2.011,P=0.048;t=-2.860,P=0.005)。(8)治疗后正念认知疗法组患者SES评分高于艾司西酞普兰组,两组结果经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88,P=0.000)。(9)治疗后正念认知疗法组患者SSPM评分低于艾司西酞普兰组,两组结果经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53,P=0.000)。(10)治疗后正念认知疗法组患者FFMQ因子观察、描述、觉知地行动、不判断、不反应及总分均高于艾司西酞普兰组,两组结果经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57,P=0.000;t=2.229,P=0.029;t=4.359,P=0.000;t=4.275,P=0.000;t=3.678,P=0.000;t=4.082,P=0.000)。结论:在应用药物治疗前提下(1)合并MBCT较单用药物能更明显改善抑郁症状;(2)合并MBCT较单用药物能更明显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3)合并MBCT较单用药物能更明显提高抑郁症患者的应对能力、自尊和自我接纳水平,同时更加明显降低其病耻感;(4)合并MBCT较单用药物能更加明显提升抑郁症患者的正念水平;(5)合并MBCT较单用药物能更加明显改善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社会功能,促进更快回归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