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民俗文化作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载体,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代表着生生不息的传承,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现实中,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往往不够大众所重视,其文化意蕴也在人们的心中日趋淡漠。作为当前社会发生急剧变迁的结果,民俗文化在此背景下出现了程度不同、内容复杂的变迁;作为被开发的对象,民俗文化尽管创造了一定的经济价值,但受到的破坏远远大于保护;作为被保护的对象,民俗文化受到的关注还处在大造声势的阶段,保护口号远远多于实际的措施,但已经表现出充满希望的前景。对农村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已经成为现今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传承和创新研究已经成为现在新农村建设的新课题.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文化复兴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标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若只有经济的发展而没有文化的发展,是不全面的。只有精神文化和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同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繁荣昌盛。从理论上讲,任何一个社会都是由政治、经济、文化形成的一个系统。既要有经济发展,又要有政治发展,也要有文化发展,这三者是不可分离的。但同时它们又不是完全同步的,一个国家可以拥有高速发展的经济,却未必有高度的文化发展水平。马克思也曾经讲过,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它的文化可能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此,这就要求全国各族人民自觉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推动文化的发展,使人民群众既有物质生活的保障,又有精神生活的享受。”而当代新农村的建立,首先要从民俗文化传承和创新上下文章,只有从大众的思想上先改进了,才能将新型的农村呈现在大家面前。本文从民俗文化现状、如何保护、如何传承与创新等进行了研讨。还分别从民俗文化与新农村的旅游、民族传统节日的核心价值与传承、传统节日与西洋节日的文化比较及传统与现代意义,以及媒体在传承民族节日文化中的角色和定位等进行了研讨;通过对新农村民俗文化的描述,对当代民俗文化的集成以及创新中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并提供一些建议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