垸田开发与江汉平原湿地演化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4926651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垸田是江汉平原的高产水利田。从垸田的开发历史看,江汉平原垸田开发在历史上出现过三次高潮。筑堤围垸和与水争地是低洼易涝地区群众谋生存的必由之路,它奠定了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农业基础。建国后的围垦,基本上顺应了平原湖区农业经济恢复和发展之需要,顺应价值规律。但同时垸田开发也直接改变湖泊生态环境,破坏湖泊资源,加速湖群消亡,严重影响平原湖区的生态环境,破坏湖区生态平衡,对平原湖区社会与经济活动产生消极影响。 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江汉平原垸田开发的过程以及效应。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垸田兴衰与湿地演化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性,垸田开发不但改变了湿地空间格局、降低了生物多样性,而且影响了地区发展的可持续性。要实现江汉平原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协调好人地关系,切实保护湿地资源。
其他文献
中国主题公园在经历三次发展浪潮之后,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而娱乐型主题公园正是其中的热点。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归纳总结,并结合娱乐型主题公园的特性,制定了游客满意度调查问
介绍了一种基于时分复用光纤传感技术的准分布折射率传感器。通过测量光纤端面的菲涅耳反射信号的强度,实现对待测溶液折射率的分布检测。在多个测量点之间采用不同长度的延
湖北、湖南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从县级尺度研究其主要农作物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同时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其主要农作物的局部区域社会经济驱动影响机制,不仅可以深入了解
在我国,资源型城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有越来越多的资源型城市转变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资源型枯竭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城市经济衰退,失业率居高,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资源
本文利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黄河流域豫西地区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以期达到对该区域生态景观的科学管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目的。论文
自然保护区是人类为了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珍稀动植物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而建立的保护性的区域。它为人类提供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提供科学试验的研究场所,对于人类意义重大。然而,由于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力度不够,人类活动对保护区生态环境干扰加剧。因此,对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干扰进行监测进而分析其动态变化规律,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状况监管及其周边区域环境保护措施的指定都具有重大意义。为了加强对自然保护区
近日,有媒体通过对全国各省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统计和比较发现,目前已有14个省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万亿大关。在增速方面,西南地区增速较快;在人均消费方面,京沪领衔,共有9个省份的人均消费突破3万大关。  按照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2016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64.6%。这也意味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正在不断提高,消费拉动型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正在逐步形成。  有人认为
海洋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和最后空间。21世纪,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活动都离不开海洋[1]。为此,世界各国纷纷掀起了海洋研究热潮。为了更好的认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