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东北作家迟子建犹如一缕沁人心脾的清风,怀着对文学的美好向往踏入中国当代文坛。中篇小说《北极村童话》的发表,使其一跃而为当代文坛的新星,再之后的中篇小说《亲亲土豆》、《清水洗尘》、《雾月牛栏》等则奠定了其在当代文坛上的地位。创作二十余年来,迟子建一直保持着一种稳定的创作节奏,一种明快的艺术风格,一种温情的文学信仰,执着关注着底层普通民众的生活命运,深情关照着故乡人们坚韧的生存状态。而其小说作品始终洋溢着的“温情”,便是人生那荒寒时刻内心深处一盏永远不灭的温暖的灯,给处于困境的人们以继续生活的勇气与信心。本论文以迟子建自创作以来的小说作品为研究对象,本着知人论世的严谨态度,试图沿着迟子建小说的“温情”主旨这一线索生发开去。尝试使用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借鉴比较学理论、叙事学理论、叙事机制理论以及一定的心理分析理论等,通过对其小说文本的再解读,于深层次上挖掘东北冻土上那片始终不渝的“温情”背后的多种情感体现方式及其深层缘由,并进一步阐释迟子建所坚守的温情信仰于新时期中国当代文坛的意义,以求对迟子建小说研究做出新的探索。论文首先对迟子建小说的“温情”叙事进行了再解读,并力求从对琐屑生活的审美表现与对人性之美的执着发现两个方面探讨了迟子建小说温情叙事的审美表现。对人性之美的执着发现不仅体现在对人性本善的直接抒写,而且还体现为通过对人由恶到善的转变来抒写人性之美。其次则从四个维度对迟子建小说温情叙事的体现方式做了深层次的探讨,主要包括圣洁苍凉的死亡叙事、感人至深的人灵交流、独具特色的自然描写以及朴素节制的诗化语言等,并进一步分析了各种体现方式本身的原由所在。接下来,论文又从三个角度对迟子建小说温情叙事的深层缘由做了进一步分析与探究,,即纯净质朴的自然风情的化育、丰富温馨的世俗民情的熏陶以及独特深刻的个人生命体验的影响。最后则通过对迟子建二十余年来的小说作品进行再梳理,以发展的原则对其整个小说创作做了比较和研究,并由此得出,迟子建虽仍不改其一贯的温情述说,但其叙事基调已由浪漫渐向冷峻转变,显示出其不断超越自我的宝贵勇气与精神。步入新世纪,迟子建仍然葆有着旺盛的创作力,并且不断进行着自我的挑战与超越,真诚期待她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