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文化中以“道”为中心的哲学思想,是中国绘画的基本思想。“技”是“道”哲学思想的具体体现。绘画的意象思维是中国绘画最基本的思维模式,它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在中国绘画的发展中,意象思维在历朝历代的统治思想变化的影响下经历着不断演化,经历了以狞厉的饕餮纹为代表的神秘的青铜时期,秦代以法家思想为哲学基础,出现了以兵马俑为代表对现实世界真实再现的写实期,以霍去病墓雕塑为代表的以道家思想为主流的西汉的审美骤变期,以及魏晋六朝和大唐盛世两个精神取向上两极跳跃的神韵追求和气度表现,到对自然之美追求为主流的五代北宋的山水画,最后发展到意象思维的最高境界--文人画时期,经历了多次演变。在每次演变的过程中,随着哲学思想--“道”的不断地演变,技巧也在精微与豪放之间游离,这二者在不同的方面影响了绘画的意象表现。
“道”与“技”对中国绘画“意象”思维方式的影响和约束是相互相成,互为作用的。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意象思维的意向性、选择性约束了绘画的社会功能,在其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逐渐体现舍弃象形。追求神韵的艺术逐步走向深度、向高层次发展所显示出的内在要求。在意象思维方式对绘画影响而产生出的文人画时期,彻底隐藏了形象的外在表现,使其内在的精神外现而成为了绘画表现的主要的内容。大大超越了绘画的写实性的形象要求,同时,绘画的技术性随着绘画对精神层次表现的要求发生语言程式的不断规律化和成熟化,限制了中国绘画向写实方向的自由发展。导致中国艺术最终选择了“意象”思维方式做主导是与中国特有的“道”的哲学观念、地理环境、民族特点等方面密不可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