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中生代能源资源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一个大型内陆坳陷沉积盆地,延长组是该盆地重要含油层位之一。盆内延长组油藏为岩性圈闭油藏,严格受沉积相控制。本文针对陇东地区延长统长3油组从坳陷湖泊的沉积、储层、油藏等方面对其三角洲前缘沉积构成及其与油气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湖是一个东缓西陡的坳陷湖泊,其东西两侧发育两种不同类型的三角洲沉积体系,即东缘为缓坡型三角洲,而西缘为陡坡型三角洲。 在坳陷湖泊三角洲前缘沉积微相的认识和刻画描述方面有新的进展,特别是对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两个主要储油微相进行详细研究,建立了分类方案和识别标志。其中将水下分流河道细分为四个层次14种类型;河口坝细分为三个层次9种类型。 从河流能量强弱和湖水深浅两因素的组合上,讨论了截削式河道、完整式河道、复合式坝、孤立式河口坝、叠加式河口坝的形成过程。并对本区独具特色的复合式坝微相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推理。一方面,随着河流能量的增强,河流可能越过并侵蚀河口坝,形成分流河道侵蚀河口坝型复合式坝;另一方面,当存在局部沉降中心时,则先期接受反旋回的河口坝沉积,然后接受分流河道沉积,即分流河道上覆于河口坝型复合式坝。 通过对不同成因类型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度以及渗透率等方面的分析研究认为,其非均质性主要受沉积相控制。复合式坝成因的砂体的孔隙度主要分布在10.02-12.97%,渗透率平均为2.45×10-3μm2,相对其他成因类型砂体,其物性是最好的。 在研究三角洲前缘的沉积微相构成和储层物性的非均质性之后,总结出坳陷湖泊三角洲前缘的成藏模式为“深水相、坝上河、断头砂、小背斜(鼻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