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交往的审美反思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iwen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的普及已经大大超越了纯粹技术的范围,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和时代特征。在这样的历史语境下,“网络文化”的研究自然成为了全球性的热点课题,同时也为美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理论视野。本文认为,与此前的媒介文化形态相比,网络文化的最大特色在于,它从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单向传递性,并由此发展出一种全新的互动交往模式。因此,本文的主要兴趣在于从交往的维度考察网络文化,试图立足审美视域对网络交往行为予以反思,以期对当今美学研究范式的拓展做出一点探索。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章《网络交往概况》:首先,对“交往乃人类的现实存在方式”这一理论前提作出论证;其次,分析网络空间这一网络交往载体的特性;最后,对网络交往的成因、特征进行分类详述。 第二章《网络交往的悖论》:对于网络技术框架支配下的交往悖论现象逐一考察、分析,主要有:人与虚拟世界互动中“真实”与“谎言”的并存;网络自我认证中自我的整合与分裂;网络文际交流中狂欢与孤独现象的并存。 第三章《困境与重建》:其一,通过悖论的分析揭示现今网络技术给人类交往造成的困境:一是把网络交往转化为纯粹形式游戏的泛审美意识的存在;二是技术自律与人类诗意生存的辩题的重现;其二,站在审美反思的立场重新审视网络的意义和功能,提出将“审美化网络交往”作为网络时代全新的交往理念,目的在于使网络交往本身成为对人本价值的全方位观照。
其他文献
在台湾女性文学史上,林海音是一位绕不过去的里程碑式的重要作家。其特殊的生活履历和多元的文化身份在其作品中的交织渗透和互动表达,使她成为文学史上独特的“这一个”。本文
从原理上分析了低励限制器(under excitation limiter, UEL)参数整定不当导致系统阻尼弱化的原因,指出了 UEL提供的电磁转矩在Δω方向的分量滞后Δω180°,以及 UEL的作用频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文坛上曾经先后出现过三次“王朔热”,它表明王朔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对象。王朔及其作品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存在”。选择这一“独
青春期的孩子,对成人世界的感受异常灵敏。稍有刺激,就会引发过敏性的反应。这是每一位家长们需要关注的问题。    补课费惹是非    女儿进入初中后,正处于青春期的叛逆阶段。稍有不顺,就在家发脾气,在学校也惹是生非,搞得我三天两头就往学校跑。  那天,班主任一个电话又把我叫去,“不好意思,今天把你叫来,是要讨论一下补课费的事。你孩子背后说老师心太黑,多收同学的钱。”我一听赶紧替孩子道歉,并说了一大堆
期刊
  本文前後共分为三章,第一章是绪论部分,概括叙述《晏子春秋》的文献情沉、本文在研究中運用的研究方法、研究中採用的《晏子春秋》的版本和句讀和相关的语法体系。  第二
本文尝试对超验主义的反叛和追求精神进行具体阐释。全文分为三章: 第一章,从欧洲浪漫主义和美国前期浪漫主义解释超验主义的思想渊源。 第二章,探讨爱默生两方面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