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生殖膈及直肠周围筋膜的MRI表现:影像——解剖对照研究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MRI技术,结合尸体局部断层解剖切片及正常人MRI所见对尿生殖膈、直肠膀胱隔(Denonvilliers筋膜)、直肠系膜及直肠系膜筋膜结构进行研究。分析这些结构影像学表现的解剖学基础及其特点,同时分析在生理状态下各个结构的MR影像特点。评价MR对其的显示能力及其正常表现。同时,结合临床病例,选择有病变侵犯相应结构的患者,初步探讨筋膜结构受累的MR表现。材料与方法:1.尸体标本:选择7例健康尸体盆腔局部离断标本,男4例,女3例,其中1例男性离断的膀胱直肠区局部尸体标本用于MRI扫描,另外6例标本采用火棉胶包埋法对盆腔组织进行修块处理,应用切片机对修块处理后的局部盆腔组织进行切片,厚度为0.5mm,分别进行轴位、冠状及矢状位切割。2.正常志愿者:于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选择30名健康志愿者行MRI扫描。其中男性15名,年龄24~40岁,平均年龄29.4岁;女性15名,年龄22-26岁,平均年龄24岁。志愿者入选标准:男性,身体健康,无直肠及泌尿系统病史。女性,要求无生产史。志愿者事先取得其知情同意后行盆腔MRI检查。3.患者:自2008年3月至2010年2月,分别选择前列腺肿瘤侵犯尿生殖膈患者2名、直肠肿瘤侵犯直肠周围筋膜的患者4名(男女各2名)行MRI扫描。患者均经手术证实对筋膜及周围结构有侵犯。分别分析其MRI影像表现特点。MR检查方法:使用GE 1.5T Signa Lightspeed磁共振扫描仪,常规MRI扫描以体线圈为射频发射线圈,以腹部相控阵线圈为接收线圈。1.尸体标本:由于离断尸体修块标本较小,我们选择了TORSOPA线圈对标本进行了扫描。扫描方式我们采用了和切片方式相吻合的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扫描,以保证扫描层面与切片方位的一致性。以FSE序列的T1WI及T2WI为主要扫描序列。男性切片标本与尸体MRI扫描图像进行对比,女性切片标本与正常志愿者MRI图像对比,找到切片中的对应结构,分析其影像表现。2.正常志愿者:正常志愿者MRI影像扫描层面仍为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扫描,其扫描方位与标本切片保持一致,以确保图片与局部解剖切片的对照,采用8通道腹部相控阵线圈为接收线圈。结合尸体标本MRI图像,在正常志愿者MRI图像上确定相应的解剖筋膜影像学表现,并分析其解剖学基础。并且,部分志愿者我们还采用了小视野高分辨MRI扫描。3.患者:对于选取的盆腔肿瘤患者,我们采用和正常志愿者相同的腹部线圈、扫描方位与技术,分析其MRI表现。统计分析:对各个结构的显示率进行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比较各种成像脉冲序列对筋膜结构的显示能力,P<0.05有意义。结果:一、尿生殖膈及直肠周围筋膜的MRI与解剖对照研究:1.尿生殖膈:(1)尸体切片标本:解剖标本显示尿生殖膈两侧附于耻骨下支和坐骨支,在前缘和后缘两层结构互相融合。断层切片显示尿生殖膈上筋膜及尿生殖膈下筋膜分别位于最上方和最下方,其间可见会阴深横肌。(2)MRI表现:尸体冠状位MRI扫描可以清晰的显示尿生殖膈结构,T1WI上呈中等信号,结构内的分层显示不清,T2WI像上呈“三明治”样结构。在正常志愿者MRI冠状位T2WI像上尿生殖膈呈三层结构,尿道由尿生殖膈穿过。T2WI脂肪抑制序列由于去除了邻近脂肪结构的干扰可以更加清晰的显示该结构。冠状位扫描可以更好的显示尿生殖膈与耻骨及坐骨之间的关系。男性尿生殖膈较女性更宽大,长度更长。矢状位扫描无法确定尿生殖膈与耻骨与坐骨的关系。横断面扫描由于无法达到标本切片薄层扫描故无法确定尿生殖膈结构。2.直肠膀胱隔(女性为直肠阴道隔):直肠膀胱隔即Denonvilliers筋膜。(1)尸体切片标本:断面切片解剖上,Denonvilliers筋膜位于直肠系膜的前方,在男性膀胱、前列腺、精囊腺后面(女性在阴道后缘)与直肠前缘之间的薄膜,向上与直肠膀胱陷凹(女性为直肠子宫陷凹)相融合。切片未见明显分层(2)MRI表现:对男性尸体标本MRI扫描在矢状位T1WI、T2WI上,Denonvilliers筋膜表现为低信号结构,位于直肠前缘与前列腺之间,向上延伸至腹膜反折的下方,仅见单层结构显示。轴位上,与直肠前筋膜不能区分,表现为覆盖于直肠前缘的局限性增厚的低信号结构。对志愿者的扫描男性矢状位T1WI及T2WI上可显示位于直肠前方呈线样低信号的Denonvilliers筋膜。女性该结构显示较男性欠清晰,仅部分志愿者(12/15)可见位于直肠前方的线样低信号影。3.直肠系膜及直肠系膜筋膜:(1)尸体切片标本:直肠系膜位于直肠壁的周围,左右两侧分布可不对称,其内可见血管、淋巴管等断面,与皮下脂肪组织表现相似。直肠系膜筋膜,既盆筋膜脏层,又称直肠固有筋膜。环绕直肠系膜而形成的边界清楚的薄层筋膜结构。(2)MRI表现:在尸体及志愿者MRI的T1WI、T2WI上直肠系膜均表现为直肠周围的脂肪信号,系膜内可见弯曲条状血管及圆形、椭圆形血管断面影。直肠系膜自上而下先是逐渐增宽,达肛提肌后贴于肛提肌内侧向下再逐渐变窄,在冠状位上显示更加明确。直肠系膜筋膜MRI轴位像表现为直肠周围上下层面连续的距肠管外壁距离不等的弧形线状影。前部筋膜有时因与脏器贴近而显示不清,后部筋膜大约在第四骶椎水平以下与骶骨相贴,下部层面的两侧及后部均与肛提肌内缘相贴较难分辨,在此处筋膜随肛提肌走行,最后与肛管外壁相贴。4.盆底筋膜的显示率及MRI脉冲序列的选择:正常志愿者尿生殖膈、直肠膀胱隔、直肠系膜及直肠系膜筋膜的显示率不同,在我们所研究的筋膜结构中直肠膀胱隔在女性的显示率较低,只有80%,其余结构的显示率均在90%以上。在我们选择的脉冲序列中,对于尿生殖膈T2WI,脂抑T2WI及小视野T2WI显示效果最佳,FIESTA和T1WI序列则无法显示尿生殖膈内的分层结构。脂抑T2WI对于直肠周围筋膜显示效果不好。其余序列则均可以清晰的显示直肠周围筋膜(Denonvilliers筋膜,直肠系膜及直肠系膜筋膜)。二、前列腺癌及直肠癌对筋膜侵犯的MRI表现研究:1肿瘤侵犯直接征象:肿瘤分别侵犯尿生殖膈、Denonvilliers筋膜、直肠系膜。对于尿生殖膈侵犯的2名患者为前列腺癌的患者,影像表现为前列腺外形增大,形态不规则,外周带区域可见低信号结节影,病变呈分叶状。前列腺尖.部与尿生殖膈分界不清,部分层面显示尿生殖膈上筋膜不连续,同时病变还向后方侵犯Denonvilliers筋膜,前列腺与Denonvilliers筋膜之间脂肪间隙消失。对于直肠系膜侵犯的4名患者均为直肠癌,且肿瘤上缘距肛门不超过14cm,病变表现为侵破直肠壁,向直肠系膜内生长。2.肿瘤侵犯的间接征象:(1)尿生殖膈,病变周围脂肪间隙消失,前列腺尖部与尿生殖膈结构显示不清,血管丛结构模糊。(2)直肠系膜及直肠系膜筋膜,直肠系膜内可见增大的淋巴结影,大小不一,系膜内可见血管向病变部位聚拢,可见索条样影。结论:1、尿生殖膈:男性及女性MRI上均可找到,其表现为“三明治”样结构,尿生殖膈上筋膜及膈下筋膜位于最上及最下方,中间的结构为会阴深横肌。男性较女性更加宽大。T2WI及脂肪抑制T2WI对其显示效果较好,冠状位扫描可以更好的显示尿生殖膈与耻骨及坐骨的关系,是显示其结构的重要扫描位置。2、直肠膀胱隔:在男性显示效果要好于女性,表现为直肠前方T1WI及T2WI上线样的低信号影,MRI未见到分层结构。对于Denonvilliers筋膜,矢状位扫描像可以显示其全程,而且可以同时观察直肠及膀胱的结构。3、直肠系膜及直肠系膜筋膜:T1WI、T2WI上直肠系膜表现为直肠周围的脂肪信号,系膜内可见弯曲条状血管及圆形、椭圆形血管断面影。直肠系膜自上而下先是逐渐增宽,达肛提肌后贴于肛提肌内侧向下再逐渐变窄。直肠系膜筋膜MRI轴位像表现为直肠周围上下层面连续的距肠管外壁距离不等的弧形线状影。4、恶性肿瘤对尿生殖膈和直肠系膜及直肠系膜筋膜均可以侵犯,侵犯的影像学表现形态多样,包括局部肿物的直接侵犯和周围结构的间接累及,脂肪间隙的消失。淋巴结的数目、大小、周围筋膜间脂肪是否存在均是确定肿瘤分期的重要手段。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分析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不同开始时机对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根据治疗开始时机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于确诊48 h后开始治疗,观察组于确诊12 h内开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肾功能指标(肌酐、尿素氮)及
目的分析CT在肝癌综合介入治疗决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收集本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272例次接受肝癌综合介入治疗患者的CT表现,分析治疗策略,统计生存时间。结果新发癌灶、富或中等供血、肝硬化I或II级、存在肝外供血患者多数采取经皮肝动脉造影+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无复发、乏供血、存在门脉癌栓、动静脉瘘患者多采用经皮肝动脉造影+灌注化疗术(TAI)治疗。肝癌TACE治疗后,多采用经
《国语》是我国先秦时代一部独具特色的重要典籍。共二十一卷,汇集了西周末年到春秋时期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重要史料。它不像《左传》一样经过了后人统一
士人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不仅是中国文化的创造者和承担者,还是中国社会传统的操纵者和管理者。士人体现的精神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以往研
目的探讨一次性根管(ORCT)适充治疗牙体牙髓病(DPD)的远期疗效,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搜集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232例DPD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选取行ORCT超充的116例作为对照组,行ORCT适充的116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治疗总有效率、咀嚼功能情况和治疗后1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并分析影响观察组疗效的因素。结果治疗后1年,观察组患
目的探讨宫颈炎合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阴道微生态分布特点及干扰素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间本院收治的宫颈炎合并HPV感染患者58例为研究组(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29例),另选同期42例单纯宫颈炎患者为对照组。B组患者接受复方沙棘籽油栓治疗,A组患者接受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分析研究组及对照组患者的阴道微生态分布特点,并比较A、B两组患者的疗效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 EC)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原因及机制仍不明确。国内外研究数据显示EC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因此,对EC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尤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的肋缘下入路腹横肌平面阻滞(TAP)阻滞与后路TAP阻滞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6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设计前瞻性、随机对照、双盲临床试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全身麻醉组、后路TAP阻滞组及肋缘下入路TAP阻滞组。I组患者接受标准的全身麻醉(对照组);II组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后路TAP阻滞,每侧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目的分析食管癌组织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PD-1的配体(PD-L1)表达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化疗近期疗效的影响,为中晚期食管癌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化疗前均行免疫组化法检测食管癌组织中PD-1、PD-L1表达量,对比PD-1、PD-L1阳性与PD-1、PD-L1阴性患者间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