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环境对混合多屏防护结构性能影响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s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间环境是太空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亦是诱导航天器在轨故障甚至失效的主要原因。空间碎片是空间环境中最具危害性的环境之一,多年来曾发生过数起在轨航天器碰撞事件。因此长期以来,航天工程师们在设计航天器防护结构的过程中基本上只关注其防护空间碎片瞬时机械撞击的性能,却很少注意自然空间环境对航天器防护结构长时间作用的累积损伤。然而,由于近年来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对新型航天器高性能、长寿命及高可靠性的要求,在设计这些航天器时必需对自然空间环境作用在航天器防护结构整体防护性能上的影响给予足够的考虑,以期设计出满足特定航天任务需求的高性能防护结构,保证相应的航天任务能够顺利地执行。本文以空间碎片防护为工程背景,借助超高速撞击实验技术,利用数据标定和比较分析的实验方法,研究诸如极端温度、热循环和辐射等自然空间环境对混合多屏防护结构整体防护性能的影响方式及损伤程度,以期发现其累积损伤对玄武岩和Kevlar等编织物防护材料抵抗高速弹丸冲击能力的影响,为今后航天器防护结构的设计及优化提供详实可靠的参考依据。文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首先,根据弹道极限经验方程对实验配置参数下的混合多屏防护结构进行了标定实验,积累了覆盖1.440km/s~3.516km/s速度范围的高速撞击数据,从中确定了其在弹道段和破碎段的撞击极限,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速度基准,并利用其修正了弹道极限经验曲线。其次,为研究空间温度环境对混合多屏防护结构防护性能的影响,在基准极限速度的基础上开展了模拟太空温度环境损伤撞击实验,包括极端温度下对混合多屏防护结构的撞击,以及经热循环处理靶材构成的靶件在高温、常温和低温下的撞击实验。根据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及比较分析发现,高温和热循环会导致编织材料性能降级,从而使得混合多屏防护结构在弹道段和破碎段的整体防护性能有不同程度的退化,低温则具有与之相反的结论。此外,极端温度和热循环对编织材料的损伤存在耦合效应,耦合作用的结果使得其性能降级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随后,为研究空间辐射环境及混合效应损伤对混合多屏防护结构防护性能的影响,实施了模拟太空高能电子辐射和混合效应损伤撞击实验,涵盖了经电子辐射处理靶材组成的靶件在高温、常温和低温下的撞击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高能电子辐射也会对编织材料的防护性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并在破碎段表现得尤为明显。而高温与电子辐射损伤之间存在耦合效应,耦合作用使得玄武岩破碎弹丸的性能大幅度下降。确定低温与电子辐射损伤之间的耦合效应仍需进一步实验研究,但已获得的实验数据巩固了低温增强防护结构性能的结论。最后,文章总结了本次研究所得出的具有实际工程参考价值的主要结论,给出了几种提高自然空间环境损伤情况下航天器防护结构防护性能的方法,并指出了本文存在的不足和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其他文献
管桩端板是预应力水泥管道的主要零件,需求量巨大。目前主要采用连续轧制、卷曲螺旋成型、切割分片的高效方式生产管桩端板,管桩端板切口的焊接任务非常繁重。此外由于型号众
电压闪变是电能质量的重要参数,是导致电气设备故障与失效的重要原因。波动性负荷极易造成闪变,近期兴起的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并网对配电网造成的波动性影响,成为新的持续性电压波动与闪变源。现有闪变检测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电压闪变值的检测和计算方面,针对闪变源定位和闪变污染评估研究较少。事实上,闪变源不明,就不可能实施闪变治理、提高电能质量。快速有效定位闪变源,明确闪变污染责任方,且在多闪变源情况下准确
编队飞行技术是人类进一步开发与利用卫星技术,进行长期深入研究的一项关键技术.研究编队飞行的自主导航与控制技术,对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相对运动理论,本
高温大型自由锻件的尺寸是部件生产过程中必须及时检测的一项指标,它直接关系到工件的质量和后期产品的在线加工。在分析、总结国内外对大锻件尺寸测量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测量方案:光学接触靶柔性坐标测量系统。此系统中最重要也是将来必须自行设计的部分就是光学接触靶。由于高温测量环境的特殊性,必须考虑到环境温度场可能对光学接触靶造成的影响;在光学接触靶的设计中,必须首先在理论上对其各关键部分进行确定;对于
本文概要地说明了近几年来航空公司在发动机维护方面发展的历程,分析了航空发动机视情维修的重要性,阐述了在视情维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翼发动机寿命预测方法,介绍了以机队管
随着印度火星探测任务的成功,我国的火星探测计划也逐步走上日程。本文以工程项目“火星近火点捕获制动工程技术研究”为背景,创新点在于:第一,将粒子群优化方法用于有限推力
随着人类航天活动的增加,低地球轨道的空间碎片问题日益突出。这些人造天体在空间以平均10km/s的速度运动,相对于航天器的速度更高。与航天器一旦相遇,将发生严重的撞击。这
目前,压电材料是智能材料结构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材料之一。压电陶瓷驱动器也一直是这一领域内的最热门的科研内容之一。200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科研人员经过长期的研究,首次制造出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且扭转角度大的螺旋电极式压电纤维扭转致动器。在该压电纤维扭转结构的启发下,我们希望能够研制出一种能够提供扭转压电圆盘致动器。根据压电纤维结构的变形转换原理,基于压电陶瓷圆盘的扭转驱动结构的设计成为这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