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清代中前期著名词臣、御用书画家董邦达(1696-1769)、董诰(1740-1818)父子为研究对象,以生平为线索,以交游为背景,以作品为中心,着重就他们的书法艺术展开分析与阐论。
富春董氏父子作为一代名臣、书画家兼诗人,在乾隆、嘉庆两朝尤被帝恩,先后入值南书房,有大量书画作品见于著录或流传,当年所作即多收于内府,如今仅保藏在北京、台北两地故宫博物院的书画作品就有500件左右。当今书史研究著述将董氏父子作为清代馆阁体书法的典型代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尚无对其书法艺术进行系统研究者。
本文在重点搜稽文献史料和作品图像的基础上,主要作了以下几方面研究,希望有助于清代书法史研究的深入和细化:(一)爬梳史实,较全面地考述了董邦达父子的生平与交游。(二)在清代中前期社会背景以及书法本体发展的宏观背景下,揭示出他们的书法渊源和师承,勾勒出他们书风特色、成因、艺术成就以及后世评判。并通过对董邦达父子诸种书体风格的分析以及与同时代其他书家的横向对比,试图重新定位董邦达父子的书史地位。(三)本文兼及对董邦达父子的山水画艺术成就进行了简要分析,期望予以后人对董氏父子艺术成就更整体的关注。
另外,本文在充分利用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二董生平事迹、书画作品以及传世诗文进行了系统详尽的钩稽与梳理,有研究所得附录三种(《董氏父子年表》《董氏父子书画作品编目》《董氏父子诗文辑录》),系于文后,希望能为后人继续深入研究提供相对集中的文献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