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场所记忆”重塑的华东师范大学丽娃河沿河景观改造设计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c58122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东师范大学校园处于历史风貌保护区中,丽娃河南北向横穿校园,将校园分为东西两部分。丽娃河原为江南水网的一部分,道光年间进行了裁弯取直的工程,作为遗留河道被命名为东老河。自1931年,近代民族资本家荣宗敬将丽娃河赠予大夏大学,供师生休憩、娱乐使用。1951年大夏大学并入华东师范大学,丽娃河成为华东师大的校河,供师生学习、生活、娱乐使用。承载着华东师范大学不同时期的历史和记忆,寄托着师生的情感。随着校园的发展,新的建筑加入,旧的建筑废弃,出现功能空间不适应于师生需求的消极空间,沿河景观的整体风貌逐渐难以统一。如今在改造设计中,设计者往往通过单纯的改造技术对空间进行限定、环境进行提升,忽略了空间背后蕴含的场所记忆、精神内涵,使体验者难以在场所中找到认同感与归属感。面对丽娃河现状的问题,笔者选取教材科周边沿河景观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对其历史价值、环境资源、空间布局、使用状况等影响因素进行调研,对存在问题进行梳理,提出“场所记忆”重塑的改造设计理念及识别性、可达性、可持续性的改造设计原则。其次,对丽娃河沿河景观历史记忆、空间形态、建筑单体、文化生活等“场所记忆”构成要素的深入挖掘,对场所记忆的可呈线性进行分析研究。再次,通过识别性、可达性、可持续性改造设计原则对教材科周边沿河景观的不同元素进行整合重构,进行具体的项目实践实践,赋予建筑及周边环境新的生命,使丽娃河沿河景观的场所记忆特质得以提升。最后,对丽娃河沿河景观“场所记忆”重塑过程及成果进行反思,并剖析“场所记忆”重塑理论对改造设计的启示,为中国未来城市更新与发展提供理论与案例支持。
其他文献
以两倍蛭石阳离子交换容量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插层剂,利用热液搅拌法、球磨法、煮沸法、熔融搅拌法四种不同的工艺对蛭石进行插层处理,对有机插层蛭石进行了X射线粉晶衍
通过对2种丝束平纹编织碳纤维布增强SiC(C/Si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实验,研究了纤维束丝数(1 k和3 k)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 k C/SiC复合材料的拉伸模量、拉伸
摘要:技校学生刻苦学习者很多,但是取得较好效果的却不多,究其原因,是因为缺少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努力培养自己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掌握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养成科学的复习习惯、培养科学的考试方法、合理利用时间,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预习、复习、主动、合理利用时间。  【中图分类号】G710  每一个学习有成者,在方法上都有其独到之处。古今中外不少仁人志士,名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4-0100-02  近年来,由于诸多原因,农村普通高中的生源质量大幅下滑,教师职业倦怠的现象较为严重,普遍存在“老师上课无激情,学生听课无兴趣,课堂教学无效率”的三无现象。这些现象的沉积严重影响着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笔者通过到名校的考察学习,深刻地认识到: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借鉴名校“真经”,强化内
编者按$$为贯彻落实《中共南平市委关于在全市进一步兴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热潮的通知》精神,进一步推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
报纸
用传统扩散方程建立了描述ZrO2陶瓷注射成型超临界流体脱脂过程的传质模型,研究分析了陶瓷注射成型超临界流体脱脂行为和脱脂的动力学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粘合剂的溶解和
应用热力学方法探讨了298K时钾长石、钠长石、霞石等含碱矿物在碱性环境下的碱析出能力,并对这些含碱矿物分解析出的碱对碱-硅酸反应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在pH值大于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