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空间尺度分析——空间需求与空间尺度的理论基础性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sli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由当前规划建设中存在公共空间的尺度不宜的问题发端,从理论研究的角度进行反思,深究当前 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其实是对“空间和社会”的互动关系认识不足。进而剖析其现有空间理性理论 的哲学根源,提出应转向以“人本”哲学为基础来建构公共空间的尺度规划理论,试图能全面地阐述尺度 的概念,来澄清我们当前理论中的困惑和误区,弥补其不足。而社会学的思想和以它为基础的城市社会学 成为了本文的观点和方法的理论基础。 理论的研究和建构从对城市的空间再认识开始,通过尺度的影响因子分析,进而剖析空间和人的活动 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出“尺度”的规划设计是在两者的互动中产生,并应该成为判断空间是否满足人的需 求的根本标准,同时,通过对于公共空间结构以及构成要素的实证分析,结合一些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实例, 对一些具体的观念进行澄清和纠正,使“尺度”的概念更加清晰和有的放失。 关键词:尺度,社会学,城市空间,概念,衡量标准,人性化
其他文献
当今时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人们对于环境与资源问题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与之相应的生态技术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这些因素引导着当代城市,住
学位
本篇论文是我们研究小组系列论文的第三部分,在第一部分对管束性城市设计论述的基础上,将针对其中的“设计引导”职能展开详细论述。 我们所提出的城市设计职能体系,是针对作
对我国目前的城市建设来说,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用地规模的迅速拓展及结构的变化带来的交通需求的变化使得现有的城市交通系统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承受,这甚至会影响到城市
此次研究的目的就是以黄土高原沟壑地区典型村落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人居环境学和生态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从研究黄土高原沟壑地区传统窑居村落入手,研究如何在资源承载限度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城市中心区的面貌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当前,大城市的地铁建设为我国城市中心区发展迎来了一次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本文紧扣当
城市滨水历史地段传统文化深厚,自然风景宜人,是江南历史城市最富特色的场所,是城市宝贵的文化和自然遗产.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处于经济相对发达的江南城市中的滨水历
《营造法式》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光辉之作,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资料.在卷四大木作制度里,《营造法式》首次明确提出了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的"材份"模数制,这也是人类建筑史
论文首先简要分析了主流社区理论,为全文的展开提供了一个明晰的理论背景,同时也指出了主流社区理论关注对象的局限性.然后结合对上海平江地段改造的实地调查,论文深入分析了
传统民居的研究对于我们来讲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它的数量多、分布广、形式丰富,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深厚的民间文化内涵,极为生动.中国传统民居遍及大江南北,其形式多种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