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采工作面瓦斯防治综合信息动态分析方法研究

来源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_ch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采深的增加,煤矿井下瓦斯灾害的危险性呈增加趋势,煤层瓦斯、应力、地质构造等信息的及时掌握是采取瓦斯防治措施和现场管理措施的重要依据。特别对于回采工作面,在开采前对工作面各种复杂信息的掌握和分析,有利于实现回采工作面的信息化和精细化管理,真正实现对安全生产的指导。目前已有的瓦斯地质统计法和矿井地质动力区划法均是针对于大尺度(矿区、矿井)意义上的综合信息分析,而回采工作面的瓦斯赋存、应力分布、地质构造探测等信息的分析更为重要,可直接用于瓦斯灾害防治措施的制定。为改进现有回采工作面瓦斯赋存和瓦斯灾害危险性评价方法的不足,实现工作面从设计、掘进到回采阶段整个过程的瓦斯灾害危险性动态分析,本文以采煤工作面所包含的三方面信息(瓦斯赋存、煤层地质构造、应力场分布)为信息来源,通过对工作面不同阶段所包含的信息要素的有效提取和综合分析,强调各种信息的动态变化和直观反映,提出了利用工作面瓦斯防治综合信息进行分析的方法,实现回采工作面瓦斯灾害防治及安全状况的动态评价。  (1)工作面不同阶段瓦斯防治综合信息要素研究,根据信息数据的来源,确定工作面不同阶段的信息要素类别和获取方式,同时根据不同要素的数据特征确定其三种表示方法。  (2)工作面瓦斯参数及预测模型研究,根据瓦斯赋存与煤层埋深、顶底板岩性等因素的相关性,提出工作面所处地质单元瓦斯赋存多元回归预测模型,根据工作面在不同影响因素下如巷道开挖、区域防突措施等影响下的赋存规律建立相关数学模型和预测方法。  (3)工作面煤层赋存、地质构造分布的分析方法研究,根据地勘和工作面已揭露区域煤层地质资料,对煤层厚度、构造软煤分布等地质资料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通过已揭露地质构造的构造力学解析,研究构造展布方式,同时应用统计分析及物探方法对工作面内部未揭露异常带进行分析。  (4)工作面应力场参数的数值模拟研究,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采场内的原岩应力、构造应力及采动应力的分布规律及应力叠加造成的应力集中系数,确定应力集中区分布及影响范围。  (5)回采工作面综合信息分布的分析方法研究,通过对上述三方面信息的综合分析,确定回采工作面动态综合信息分析方法及工作面瓦斯灾害危险条带动态评价模型,建立工作面瓦斯灾害危险性动态分析体系。  (6)结合贵州中岭煤矿12013工作面的现场资料和实际情况,对工作面综合信息动态分析方法进行验证性试验,经过后期开采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文旨在提出一种对回采工作面瓦斯参数、煤层地质构造赋存及应力分布参数等综合信息的连续性动态分析方法,做到“知己知彼”,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准确的基础信息,利于现场人员采取必要的瓦斯灾害防治措施,从而确保回采工作面日常生产工作的安全。
其他文献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系统对外部电磁环境的适应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GJB1389A-2005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中给出了各种武器系统应该能够承受的外部电磁环境的电场场强的
安全是煤矿生产的重中之重,是煤矿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煤矿安全培训又与煤矿安全生产有着紧密的因果关系,是煤矿各项工作中的主要组成部分。高质、有效的安全培训,对提高职
学位
开采动压引起的工作面前方煤体“卸压增流”现象是煤矿生产过程中的主要不安全因素之一。本文以千秋矿地质条件为基础,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以及相似模拟等研究方法,对开采
瓦斯灾害严重影响着煤矿的安全生产,瓦斯抽采是煤矿瓦斯治理的根本手段,也是实现瓦斯利用的有效手段。松软煤层矿井由于煤质松软,钻孔在施工过程中,易发生塌孔变形,影响封孔
矿井火灾是严重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五大灾害之一,其中以煤自燃引发的内因火灾最为严重,占煤矿火灾总数的90%左右。采空区是井下极易发生煤自燃的区域,为此做好采空区煤自然发火的
为了提高神经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和稳定性,本论文采用共聚法在溶液中制备了改进的掺杂有机酸和多壁碳纳米管的聚苯胺复合膜修饰神经,复合膜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和稳定性均得到了提高;通过电化学粗糙化方法对铂电极表面形貌进行了可控处理,随后将聚苯胺涂层沉积在粗糙化铂基底表面,验证了增加铂基底粗糙度对电极表面聚苯胺涂层的电学性能和稳定性也具有积极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传统聚苯胺修饰电极,有机酸和多壁碳纳米管掺杂的
目的:分析和探究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对改善冠心病病人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回顾了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进行了冠心病治疗的76例患者的资料,采取双盲法将所有的76例患者分
由于爆震受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且这些因素往往是相互耦合在一起,直接在内燃机上对各因素解耦进而研究单一独立因素对爆震的影响几乎不可能。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首先基于化学反应动力学耦合G方程火焰传播模型建立了长方体定容燃烧弹内的爆震燃烧三维仿真模型;其次,在该仿真模型基础上把初始混合气压力、温度和初始末端壁面温度设为独立变量,系统地研究了各变量对正庚烷/空气混合气的爆震界限、爆震强度及末端混合气自燃模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