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1β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调控巨噬细胞的极化在治疗新西兰兔尿道狭窄中的作用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8dan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尿道狭窄的治疗是泌尿外科医生困扰的难题之一。无论是腔内切除或是药物治疗的疗效都不明显。目前有文献报告间充质干细胞(MSC)用于治疗尿道狭窄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是其作用的分子机制还未阐明。本研究利用IL-1β诱导人脐带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作用于新西兰兔尿道狭窄模型,研究其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运用超高速离心法提取MSC的外泌体,验证外泌体表型蛋白、粒径检测及电镜观察外泌体形态。使用转换因子β1(TGF-β1)诱导动物模型。分别于新西兰兔阴茎部位尿道。实验分为四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TGF-β1组(只注射TGF-β1),MSC-exo+TGF-β组(注射TGF-β1和未经处理的MSC-EXO)和MSCIL-1β-exo+TGF-β组(注射TGF-β1和经IL-1β诱导的MSC-EXO)。2月后,行尿路造影评估新西兰兔的尿道狭窄情况后处死新西兰兔获取尿道组织行组织学和细胞学分析。体外实验中,通过Western blot,q RT-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ontrol组,MSCs共培养组,MSCIL-1β共培养组和外泌体组的巨噬细胞其表型标志物的变化和其微环境中炎性相关细胞因子分泌的改变及其作用成纤维细胞后纤维化相关蛋白表达的改变,通过Transwell共培养技术验证巨噬细胞极化的机制在成纤维细胞迁移中的作用。通过q RT-PCR测定被MSCIL-1β-exo处理过的巨噬细胞中mi R-92a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和q RT-PCR检测用或不用mi R-92a抑制剂,其PTEN、p-Akt、和p-P65通路蛋白及m RNA的表达变化情况。明确巨噬细胞极化的具体机制。结果: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外泌体其标志性蛋白、粒径检测外泌体的粒径和电镜下观察外泌体的形态结果证实提取到外泌体。新西兰兔尿路造影图像显示:与TGF-β1组相比,MSCIL-1β-exo+TGF-β组和MSC-EXO+TGF-β组的尿道狭窄程度明显减轻,且MSCIL-1β-exo+TGF-β组的尿道狭窄较MSC-EXO+TGF-β组程度减轻。Masson三色染色和H&E染色显示在MSCIL-1β-exo组中的组织纤维化程度较TGF-β1组显著降低,在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中也显示了MSCIL-1β-exo组中的αSMA的表达较TGF-β1组明显降低。体外实验中,Western blot及q RT-PCR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rg-1表达在外泌体组中显著升高且随着外泌体浓度的升高而升高,而INOS、IL-6显著降低。在流式细胞术中:较control组而言,exsome刺激组和MSCs共培养组中表达CD206蛋白的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升高,而且MSCIL-1β-exo组中表达CD206标志蛋白的细胞比较略高于MSC-EXO组和MSCs共培养组。在transwell共培养技术检测极化的巨噬细胞对成纤维细胞募集作用的实验中发现:与control组相比,antagormi R-92a组和MSCIL-1β-exo共培养组中迁移到下室的细胞数明显增减少,然而在antagormi R-92a NC组中迁移的细胞情况与control组相似。与mi R-92a类似物组相比,mi R-92a类似物阴性对照组中的α-SMA、Collagen I和CollagenⅢ的蛋白和m 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通过对Western blot及q RT-PCR的实验结果分析发现:在使用IL-1β刺激MSCs来源的外泌体作用巨噬细胞内后使其mi R-92a表达显著降低。Western blot及q RT-PCR检测结果显示:较对照组及LPS+IFN-y组来说,在mi R-92a抑制剂转染组中,导致PTEN显著上调、(mi R-92a的已知靶标)其下游蛋白p-Ikkα/β、p-AKT、p-p65(PTEN下游蛋白)的表达下调(P<0.05),而在mi R-92a抑制剂阴性对照组中的结果又与其相反。结论:IL-1β预处理MSC的外泌体通过抑制巨噬细胞内源性mi R-92a的表达促使PTEN的表达上调,来抑制PI3K/Akt/NF-k B信号通路,促进巨噬细胞向M2极化,减弱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聚集,从而抑制成纤维细胞的活化及减少胶原蛋白的产生,最后达到抑制尿道狭窄的效果。
其他文献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与HBV相关性肝细胞癌(Heptocellularcacinoma,H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HBV及其编码的多种病毒蛋白可通过各种途径促进HCC的侵袭转移和血管生成。HBV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HBs Ag)是含量最高的病毒蛋白,其包含三种形式,即大蛋白(Large HBs Ag
目的:麻讨多径路常规超声在克罗恩病肠道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1月在我院消化内科确诊为克罗恩病(CD)的住院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CD的诊断基于临床表现、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克克病理学检查和随访结果,诊断标准根据我国2018年在北京制定的《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磁识意见》。采用经腹常规超声扫查患者直肠上段、全结肠、口肠、腹腔和腹壁,经会阴联合经直肠超声扫查
以发芽糙米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外源酶的方式降低糙米中植酸含量。分别考查反应温度、pH值、加酶量、酶解时间对降低植酸含量的影响,从影响因素中选出3个重要因素,经响应面软件分析优化,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植酸含量前后的变化,确定了外源酶降解发芽糙米中植酸含量的最优降解条件为酶解温度46℃,pH值4.90,加酶量6.05 m L。在此条件下进行试验,酶解1 h后,发芽糙米的植酸降解率为58.89%
目的:比较分析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单侧与双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02月至2019年02月诊治的41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OLIF联合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组(单侧固定组,n=18例)和OLIF联合双侧椎弓根钉内固定组(双侧固定组,n=23例)。比
[目的]探究术前抑郁程度是否影响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手术治疗的效果;是否能够通过术前抑郁程度预测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59例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的患者均需满足纳入标准,具有完整的术前及术后随访资料,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通过PHQ-9评估患者的抑郁程度,通过VAS、JOA、JOA改善率评估
目的:研究围孕期环境因素暴露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发生之间的关联,探讨胎儿CHD的影响因素,为一级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检查并符合纳入标准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病例组124例,对照组155例。采用统一设计的问卷调查表,按照统一标准对研究对象进行询问调査。
一、肝内胆管癌患者T-cadherin、Arp2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目的:通过分析肝内胆管细胞癌、癌旁组织中T-钙黏附蛋白(T-cadherin)与肌动蛋白相关蛋白2(Arp2)的表达差异,探讨两种蛋白的表达与肝内胆管癌的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2例肝内胆管癌及癌旁组织的术后石蜡标本及4例新鲜肝内胆管癌组织,并随访其术后生存时间获得预后资料。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
目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心力衰竭发病机制密切相关,调控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有望成为心力衰竭治疗的新靶点。本研究探讨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 EF)、射血分数中间型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mid-range Ejection Fraction,HFmr EF)、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
第一部分大鼠放射性肠纤维化的模型改进和多光子成像目的:结直肠放射性纤维化仍缺乏简易稳定的模型和及时精准的评估方法。本研究拟探讨CT模拟定位、尾侧抬高和降低放射野上界的改良放射方案对大鼠直肠放射性纤维化的建模成功率的影响,并探索多光子成像评估大鼠直肠放射性损伤和纤维化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6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以1:3:2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传统放射组和改良放射组。放射组采用
目的通过术前超声造影联合术中亚甲蓝染色法与单纯术中亚甲蓝染色法的对比,探讨将超声造影运用于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和术前腋窝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期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64例穿刺病理活检诊断为早期乳腺癌的患者,半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试验组(n=32):术前经超声造影检查判断腋窝淋巴结性质,示踪前哨淋巴结并体表定位,术中联合亚甲蓝法定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