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介入治疗与外科治疗对比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xi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 通过对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患儿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PBPV)与外科手术治疗临床资料的研究,全面分析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并发症、成本一效果分析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如何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资料与方法: 收集自1989年9月到2006年6月我院收治的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患儿共14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PBPV组共76例,治疗成功67例,其中男36例,女31例,平均年龄3.58±2.73岁(0.2~11.5岁),包括轻度狭窄28例,中度狭窄34例,重度狭窄5例。67例患儿中随访6个月~3年者42例,3~5年者20例,5~7年者7例。外科手术治疗72例,均成功,其中男44例,女28例,平均年龄4.25±3.49岁(0.2~15.5岁),包括轻度狭窄24例,中度狭窄42例,重度狭窄6例。72例患儿中随访6个月~3年者40例,3~5年者22例,5~7年者8例。所有病人治疗前48小时和治疗后24小时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进行门诊随访,收集并统计随访6月~3年、3~5年及5年~7年超声心动图随访资料,进行数据的比较分析。统计患儿住院天数、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期间各项治疗费用情况,进行成本一效果分析。电话随访询问患儿治疗后恢复情况,生活、学习、工作情况,比较两种治疗方式对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所有数据均用SPSS11.0软件包和Excel200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一、PBPV组与外科组治疗效果的比较1、PBPV组: 67例PBPV效果良好,心导管测量术前右心室收缩压(RVSP)为87.12±27.25mmHg,术后降至41.63±17.32mmHg(P<0.05);术前肺动脉收缩压(PASP)为19.97±10.48mmHg,术后为20.24±4.86mmHg(P>0.05);术前肺动脉一右室收缩压差(PPG)由术前的60.65±25.6mmHg,降至扩张后的20.9±16.2lmmHg,下降明显(P<0.05),与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所测量的数值相吻合,后者显示平均跨肺动脉瓣压差(PTG)由术前的62.04±12.91mmHg降至扩张后的25.32±16.15mmHg,下降明显(P<0.05)。随访6月~3年内、3~5年及5年~7年的PTG分别是15.28±5.06mmHg、13.56±4.27mmHg及12.71±3.19mmHg。 3例患儿术后心导管检查测得的即刻PPG无明显降低,但在随访中发现PTG持续下降,在1年内均下降为20mmng以下,达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2、外科手术组: 外科组7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PTG值由术前的68.42±19.51mmHg降至术后的19.28±6.5mmHg,下降明显(P(0.05)。随访6月~3年、3~5年及5年~7年的PTG分别是:15.7±3.22mmHg、14.54±3.29mmHg及12.50±2.64mmHg。 3、PBPV组和外科组比较: 两组患儿的PTG在术前、术后及随访中均未见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 二、PBPV组与外科组术后并发症的比较(一)术中及术后即刻并发症: 1、PBPV组: PBPV组67例在术中及术后即刻发生并发症9例,发生率13.43%,包括:术中心律不齐3例,分别为一过性室性早搏l例及短阵室性心动过速2例;术中血压一过性下降2例;术后心律不齐2例,分别是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及Ⅱ度房室传导阻滞;脑梗塞1例;术中左臂过度伸展导致臂丛神经水肿1例。 2、外科组: 外科组72例在术中及术后即刻发生并发症24例,发生率33.33%,包括:术中心律失常6例,为室性早搏3例,短阵室性心动过速3例;术后心律失常8例,分别是3例房室传导阻滞,4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室上性心动过速;伤口渗血1例;局部肺不张3例;术中血压下降2例;胸腔积液2例;喉水肿2例。 (二)术后中长期并发症: 1、PBPV组: PBPV组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4例(5.97%)轻一中度肺动脉瓣关闭不全,术后第2天上升至25例(37.31%);术后6月~3年、3~7年时肺动脉瓣反流比例降至16.67%和10%。PBPV组术前发生三尖瓣反流38例(56.72%),2例为重度反流;术后三尖瓣反流仍存在者为17例(25.39%),随访中进一步降至19%(随访6月~3年)和5%(随访3~7年)。 2、外科组: 外科组患者术前4例(5.56%)有轻度肺动脉瓣关闭不全,术后第2天有48例(66.67%)肺动脉瓣反流,术后6月~3年、3~7年时降至40%和36.36%。术前三尖瓣反流46例(63.89%),术后第2天降至22例(30.56%),术后6月~3年、3~7年时随访进一步降至25.O%和27.09%。 (三)PBPV组和外科组比较: 比较两组肺动脉瓣及三尖瓣反流情况,术前均无明显差异,术后6月~3年外科组的肺动脉瓣反流发生率比PBPV组高(P<0.05),随访中发现PBPV组缓解较外科组明显,但随访3年后因病例数过少而无法分析;术后3年内随访两组的三尖瓣反流情况无明显差异,随访3年后因病例数过少而无法分析。两组病人术中及术后均无死亡发生,无严重血管并发症,随访期间未见再狭窄发生。 三、PBPV组与外科组住院时间和费用比较PBPV组平均总住院日8.52±4.81天,术后住院日3.43±2.75天;外科手术组平均总住院日14.56±4.92天,术后住院日8.14±2.71天,较PBPV组高(P<0.05)。 PBPV组未入ICU监护,未使用心包插管引流或导尿管。外科组术后ICU监护时间2.30±0.45天,心包插管引流及导尿管插管时间分别是1.91±0.30天及1.82±0.42天。 PBPV组平均总费用17728.05元,器材费占总费用76.68%(13593.32元),手术费730.23元,药费730.23元,检查费用2009.78元。外科组平均总费用26118.22元,手术费占55.93%(14608.63元),药费2326.25元,检查费用3865.86元。此外,外科组输血费和吸氧费分别是499.23元及275.47元,而PBPV组基本无输血及吸氧。 四、成本一效果分析比较对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患者,长期随访PT6下降的程度相同,但总费用不同,PBPV组平均总成本是17728.05元(C),平均下降PTG是49.33mmHg(E),成本效果比(C/E)是359.38元/mmHg。外科组平均总成本是26118.22元(C),平均下降PT6是55.92mmHg(E),C/E为467.06/mmHg。PBPV组C/E低于外科组(P<0.05),由此可见PBPV的总体医疗费用及单位效益成本均低于手术治疗。 五、生活质量分析两组患儿在生长发育、活动、性格、学习能力、家属心理负担等方面未见明显差异,但外科组中80.08%患儿因手术原因使求学延迟半年到一年不等,而PBPV组患儿均能正常求学,差异显著(P<0.05)。 结论: 1、与外科手术治疗进行比较,采用PBPV方法治疗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可以取得同样满意的短期疗效和中长期疗效。 2、PBPV方法治疗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程度较轻,预后良好。 3、PBPV方法治疗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总体医疗费用及单位效益成本均低于手术治疗,其中器材费用占绝大部分,而手术费用中后期的药物治疗及生命监护及检查花费较大,在费用使用结构上PBPV更合理。 4、PBPV方法治疗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住院时间较短,患儿术后恢复较快,不影响学校学习,更容易被患儿家长接受。
其他文献
目的: 对比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糖尿病与非糖尿病终末期肾病患者维持性腹膜透析的生存状况和生存质量。 方法: 根据终末期肾病的原发病,将1993
听力部分(共40分)  Ⅰ.听句子,选出句中所包含的信息,每小题读两遍(每小题1分,共10分)  ()1. A. slide B. sky C. ski  ()2. A. sings B. sons C. songs  ()3. A. always B. never C. usually  ()4. A. eat B. ate C. eats  ()5. A. take out B. take o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锰暴露水平对SD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海马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凋亡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只,分别腹腔注射
目的: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术后肺炎的认识,采取适当的措施预防其发生;若一旦发生,亦能尽早确诊并给予合理的治疗,以期提高术后生存率,减轻患者及社会的医疗经济负担。 方法:收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