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药物处理耻垢分枝杆菌mc<'2>155后细胞蛋白质组的差异表达分析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sidedot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结核病(TB)是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1944年,链霉素的首次使用证明了结核杆菌能够被攻击并且在人体内能够被杀灭[1]。随后的20年中,迅速发展出了一系列抗结核药物,包括对氨基水杨酸(PAS)、异烟肼(INH)、吡嗪酰胺(PZA)、环丝氨酸(CS)、乙胺丁醇(EMB)、利福平(RIF)等。使用药物的联合治疗在TB感染的控制上非常有效[2]。但近几年来,随着耐多药结核病的发生和艾滋病患者的增多,全球出现第三次结核病的回升,使联合治疗的有效性受到挑战,给结核病控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迫切需要更新和更有效的抗结核药物。结核杆菌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无疑为抗结核药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借此方法可以有效地鉴定参与结核杆菌重要生物合成途径的酶或蛋白质。同基因组比,蛋白质组在时间空间上具有多样性和研究的切入点多等特性,可以高效地帮助寻找药物作用靶点和筛选先导化合物。本文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比较耻垢分枝杆菌mc2 155经乙胺丁醇(EMB)、异烟肼(INH)、利福平(RIF)处理前后蛋白质表达的差异,为进一步探讨抗结核药物抑制分枝杆菌生长的作用机制及寻找新的抗结核药物作用靶标奠定基础。方法:1.最佳药物作用时间和浓度的确定:首先测定细菌生长曲线。待细菌O.D值达到0.7时,在各组培养基中分别加入终浓度不同的EMB、INH和RIF,每3小时间隔在600nm处测定空白组、EMB处理组、INH处理组和RIF处理组细菌培养液的O.D值,绘制生长曲线。2.药物处理样品的双向电泳分析:采用载体两性电解质pH4-6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离EMB、INH和RIF处理前后耻垢分枝杆菌mc2 155细胞的总蛋白质。3.电泳凝胶图像的分析:用PDQuest 7.3.1图像分析软
其他文献
本研究收集了5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Ⅻ(coagulation factorⅫ,FⅫ)缺陷症家系,并对此开展了临床表现、家系调查、实验室检测和基因诊断等方面的研究;对所发现的3个导致CRM遗传性FⅫ
超宽带无线通信( Ultra-Wideband : UWB )技术是目前通信领域研究的一个热门,是一种与传统通信技术有很大不同的无线通信技术。它能够实现无线局域网LAN和个人区域网PAN中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