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馈直线电机控制及其联合仿真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ola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轨道交通驱动方式逐渐多元化。其中,以直线电机为牵引驱动的列车,因其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噪声低、清洁安全等优点,逐步成为轨道交通驱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双馈直线电机(DFLM)是一种新型直线电机,双边绕组结构使其具有多种不同的运行和控制方式,有望在轨道交通领域得以应用。本文主要围绕双馈直线电机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展开研究。首先,论文介绍了DFLM的基本结构,分析了DFLM工作原理,搭建电机在三相静止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为简化分析,推导其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其次,研究双馈直线电机运行时存在的推力波动问题。电机的双边开槽结构是导致电机推力波动的主要原因,建立电机二维模型,推导电机气隙分布函数,采用电流层法推导气隙磁场分布,进而得到电机推力解析式,明确电机齿槽结构对电机推力的影响。为抑制电机推力波动,基于分数槽理论,采用电机动子与定子不等极距的结构,提出动子采用短极距结构,并在极距末端采用宽齿补偿极距的方法。分析计算不同结构的电机推力,结果表明:在一对动子极距周期后的补偿结构,电机推波动更小,有利于电机在实际场合中的应用。然后,搭建DFLM控制系统。基于矢量控制原理,选择电机定子、动子电流作为定向矢量,在Matlab中搭建电机矢量控制系统,同时选择改进型的定子磁链观测模型,仿真电机加速、匀速、减速时的电机动态输出特性,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磁链观测模型观测更快速准确,基于动子电流矢量定向的DFLM控制系统,动态响应快,速度跟随效果好。该仿真为实际电机控制提了理论基础。最后,研究在无实物条件下,通过联合仿真对DFLM实现模拟控制。搭建联合Maxwell、Simplorer和Matlab的DFLM仿真控制系统,在Maxwell中搭建电机有限元模型,在Simplorer中搭建控制系统硬件电路,在Matlab中搭建控制算法,完成电机联合仿真,验证电机结构及动子电流矢量控制系统的动态效果,结果表明:双馈直线电机不等极距结构具有更好的推力表现,基于动子电流矢量定向搭建的控制系统动态效果好,电机联合仿真的结果更全面,输出更真实。
其他文献
既有牵引供电系统中存在的电分相环节和以负序为主的电能质量问题严重制约了高速、重载铁路的高速发展。目前较为理想的解决方案是基于对称补偿理论的同相供电技术。同相供电装置作为同相供电系统核心设备其寿命受到牵引负荷的剧烈波动性和随机性的严重影响,制约了同相供电系统安全、高效运行。因此,有必要对同相供电装置的可靠性进行研究,提出可靠性优化方案。本文首先对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同相供电系统拓扑结构和其运行特性进行了
低能耗、高运转率、低维修费的设备开发和应用,是我们不懈努力的目标。针对特殊物料的输送要求,三峡动力集团运输机械厂设计开发了DPS型多点卸料盘式输送机,解决了高温、高琢磨性物料的输送难题。能广泛输送各类物料。特别适合于水泥熟料、生料的库顶底输送。1 DPS型多点卸料盘式输送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该机由托盘总成和头、尾部换向装置及进、卸料装置等组成。物料由进料口送至托盘,随托盘运行而被输送。托盘
期刊
学位
学位
近年来,我国交通建设进程不断加快,道路交通网不断加密完善,随之出现的是越来越多的近接工程建设难题。新旧隧道间相遇的概率越来越大,近接条件越来越复杂,有水平并行的,也有立体交叉、重叠的。在既有隧道附近采用矿山法修建隧道时,爆破产生的应力波会对既有隧道的安全和稳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如何保证新建隧道的顺利施工和减小既有隧道的动力响应一直是学术界和工程界的研究热点与难点问题。本文以义东高速西甑山隧
在钢铁、煤电、冶金、水泥、化工等工业领域,每年余热资源数量已超过四千三百多万吨标准煤。目前以钢铁行业为代表的高温烟气余热利用研究和应用比较多,但在以建陶类工业为代表的低品位烟气余热利用方面,则缺乏相关应用。本文首先对典型建陶类工业余热情况进行了现场调研,确定了余热利用对象温度范围为150℃~200℃的烟气,并测试了烟气成分,据此分析了目前低品位余热利用方式中技术比较成熟、应用比较广泛的有机朗肯循环
多式联运具有安全、高效、低成本、绿色环保等诸多优点,可以有效的实现不同运输方式的无缝连接。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作为一种兼容性好、成本低、施工简单的新型轨道交通系统,将其应用于集装化多式联运,推动多式联运向纵深发展,对我国货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缺乏悬挂式单轨系统的相关标准,理论研究也主要基于刚性轨道,忽略了柔性轨道梁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本文将轨道梁视为弹性体,在ANSYS中建立有限元模型
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复杂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控越来越受到重视。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目标是以最低成本生产出高质量产品,为合理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提高对制造过程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以处理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所有问题。统计过程控制是帮助产品质量平衡和降低失效成本的过程控制工具,随着计算机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传统的质量图控制方法已经不适用于大数据时代,以机器学习成为质量图控制方法的主流。本文通过机器学习算
整体立铣刀的加工精度是其从设计到成型的关键一步,在机测量技术的发展为保证其精度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方案,但目前针对在测量系统中使用尖头式测头的研究以及对圆锥立铣刀螺旋角测量方法的研究都较少。本文以五轴数控工具磨床为平台,研究针对整体立铣刀的接触式在机测量技术,阐述了测量系统的搭建及组成。本文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完成了整体立铣刀的待测参数的数学表达。根据整体立铣刀的几何结构特征,定义了名义结构参数、刀具
五螺箍型钢混凝土柱(简称五螺箍SRC柱)是指将普通箍筋换成五组圆形螺旋箍筋,其中四个小螺旋箍筋位于矩形混凝土柱四个角,大螺旋箍筋位于矩形柱截面中心,包围在型钢外侧共同约束核心区混凝土的一种新型配箍结构。型钢由混凝土包裹在中心能够分担一部分轴压,五组圆形螺旋箍筋约束整个截面混凝土抑制裂缝开展,在同等用材下力学性能更优。本文主要通过进行轴压和滞回的数值模拟对五螺箍SRC柱研究,并根据应力分布修正五螺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