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中期引产后宫内妊娠物残留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jyl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回顾性总结妊娠中期引产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产后宫内妊娠物残留的相关危险因素,选择更优化的中期妊娠终止方式及产后处理方案,减少因中期妊娠终止给女性带来的伤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于大连市妇幼保健院妊娠中期引产的1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妊娠中期引产患者胚物残留的发生情况;根据引产后5天内是否清宫分为清宫组(70例),未清宫组(84例);根据引产后阴道异常流血,超声提示宫内回声异常因胚物残留再次行宫腔镜下胚物清除术的患者分为残留组(30例),对照组(124例)。分别对两组资料行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分娩孕周、孕产次、流产史、剖宫产史、血白细胞、血红蛋白、子宫肌瘤子宫及腺肌瘤、子宫纵隔、羊水深度、是否手取胎盘、引产原因、引产方式、产后是否清宫、胎盘位置、排胎时间之间的差异。将单因素分析中有显著差异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妊娠中期引产清宫的因素,分析产后行宫腔镜下胚物清除术患者的宫腔镜下表现和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本研究中妊娠中期引产患者产后清宫率较高,45%(70/154)患者需要产后清宫;19%(30/154)患者于产后15天后行宫腔镜下胚物清除术。2.清宫组与未清宫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孕产次、流产次、血白细胞数、血红蛋白、羊水深度、排胎时间、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瘤、纵隔子宫、是否手取胎盘、引产原因、胎盘位置均为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剖宫产史的中期引产患者的产后清宫率为62.5%(20/32),无剖宫产史患者产后清宫率为41%(50/122),两组之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30);引产方式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引产的清宫率53.7%(58/108),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清宫率为26.1%(12/46),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2)。多因素分析显示引产方式为清宫的独立危险因素(OR=0.324,95%CI0.127-0.825,P=0.018)。3.引产后30例(19%)患者因宫内妊娠物残留需行宫腔镜下胚物清除术,患者年龄24-41岁,病程15-90天。宫腔镜下表现均可见大量灰黄、灰褐色或暗紫色陈旧性机化残留组织。其中5例(16.6%)残留物位于于宫角,26例分别附着于子宫前壁、子宫后壁、子宫底壁、子宫底前壁、子宫底后壁、子宫下段近内口处。16例(53%)有引产后清宫史,3例(10%)合并宫腔粘连,9例(30%)合并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瘤,1例合并子宫纵隔。2例宫腔镜下见残留物与子宫壁致密粘连,考虑植入。30例病理诊断均见退变坏死或机化的胎盘绒毛组织及退化的蜕膜组织,其中5例病理诊断胎盘植入。4.宫腔镜下行胚物残留清除术患者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孕产次、剖宫产、出院是否清宫、引产原因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残留组孕次平均2.84次,对照组孕次平均2.24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残留组既往流产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孕周14-18周引产患者宫内妊娠物残留发生率34.5%(19/55)较19-24周及24周以上宫内妊娠物残留发生率11(7/63)、11%(4/36)高,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2;P=0.012);残留组子宫异常(合并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瘤、子宫畸形)发生率36%(11/30)较对照组宫内妊娠物残留发生率13.7%(17/1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宫内妊娠留发生率32.6%(15/46)高于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引产组13.8%(15/108)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子宫异常(合并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瘤,子宫纵隔)、既往流产史、孕龄12-18周为宫腔镜下胚物残留清除术患者的危险因素(OR=3.521,95%Cl1.277-9.709,P=0.015;OR=1.822,95%Cl1.247-2.664,P=0.002;OR=0.297,95%0.105-0.839,P=0.022)。结论:1.妊娠中期引产患者产后清宫率发生较高。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引产较乳酸依沙吖啶引产产后清宫率低。2.不论产后短期清宫与否,都有胚物残留的风险。子宫异常(合并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瘤,子宫纵隔)、既往流产史、孕龄较小为宫内妊娠物残留的危险因素。3.胚物残留均为残留的绒毛组织,常伴有胎盘的植入,建议选择宫腔镜下胚物清除术。中期引产产后胚物残留有宫腔粘连发生,需要密切随访,做好生育规划,减少中期引产。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的作用日益凸现,城市生活已经是当今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小说以城市人群的生活和心理状态为着力点,体现城市的地域特色和人群秉性。因此,反映城市生活和城市人精神状态的文学样式——城市文学,成为现代文学的一个研究热点。城市漫游者的形象源于德国思想家瓦尔特·本雅明。漫游者是文学、社会学和城市文化研究中经常出现的人物形象,漫游则是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人类活
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引用了大量来自中华典籍中的诗词、格言、警句等材料,增加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比重,这是部编版教材的一个明显特点。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都有重要意义。《道德与法治》教材投入使用以来深受好评,教师们普遍能够积极顺应教材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教学,但是对于教材用典的教学仍存在一定的问题,相关教学研究也不够充分。本研究以
学位
学位
目的:1、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基因分型与生化指标相关性。2、了解扬州地区健康体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一直是国内外教学中的热点问题,进入21世纪,我国课程资源相关研究进入快车道。2001年,教育部发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不仅指明了新课改的任务与方向,还着重探讨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问题,明确指出要充分地开发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思政作为高中教育的一门课程,承担着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其中《文化生活》是高中思政教材的第三册,和学生的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息息相关,也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虽然湖北地区2020年开
学位
议题式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其中以议题为导向、以情境为依托、以活动为手段、以落实核心素养为目标。议题式教学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载体得以实现。能够胜任这一任务的最佳角色就是活动型课程,将理论、实践与培养目标完美融合在一起。在议题的引导下,通过创设相应的情境,采用不同的活动,探究各个分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进行活动体验,得出价值判断。通过活动的、冲突的、开放多元的探究路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学位
员工日常家庭生活中的家庭幽默氛围不仅可能会提高其对家庭的满意程度和在工作中的活力水平,还会进一步促进员工工作创造力的提高。此外,员工的睡眠质量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正向强化家庭幽默氛围对员工工作创造力的积极影响。研究采用经验取样法,对1 10名被试进行了为期连续10个工作日的追踪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员工晚间体验到的家庭幽默氛围通过家庭满意度和工作日的工作活力正向预测工作创造力;(2)员工的每日睡眠
在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建设用地供应紧张的背景下,宅基地退出成为缓解我国人地矛盾的途径之一。但“合村并居”并非易事,倘若没有充分研判居民意愿,单方面强推政策,就无法取得理想的成果,甚至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失。在影响政策顺利推行的诸多因素中,受众的支持与配合非常重要,宅基地退出政策要取得成果,就必须充分理解村民意愿。本文以山东省肥城市涝洼村正在进行的“棚户区改造”与“货币化安置”进城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
学位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融合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也对高中思政课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本研究结合混合式教学开展的现状,设计混合式教学应用模型,具体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为混合式教学的相关概念概述,旨在通过对混合式教学特点的分析探究混合式教学开展的可行性;第二部分为云南涉藏州市高中思政课混合式教学应用现状分析,以调查问卷等形式,选择云南涉藏州市三所高中高二年级的六个班
学位
社会分类(Social Categorization)是个体基于共享的相似性将他人分为不同群体类别的一种主观心理过程。是自然、自发地将自我与他人、自身群体与他人群体区分的过程。国内涉及群体空间表征的文献较少,依然是一个未知的黑匣。我们通过五个实验来研究这样一个假设,即当内群成员身份突出时,社会分类存在左右维度的空间表征,还会出现从左到右,从内到外的社会类SNARC心理线。为了证实这一假设,我们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