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4年,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率并轨后,我国的外汇储备由1994年的4263.9亿元上升至2011年12月的232388.73亿元。不断增长的外汇储备形成的外汇占款,造成货币供应量的成倍扩张。为了保持合理水平的流动性,央行频繁动用再贷款、央行票据、存款准备金等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冲销操作,但货币政策工具逐步陷入冲销困境。再贷款存量相对下降,无力冲销;央行票据的短期性冲销特征和较高的冲销成本使得冲销难以为继;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巨斧效应”扭曲了金融机构的信贷配置,冲销的单向性使得存款准备金率达到了历史性高位,上调的操作空间不大。
对此,本文将从体制层面和技术层面对货币政策工具冲销外汇占款的困境进行分析:从体制层面来看,国际收支双顺差和强制结售汇制度是实体层原因;从技术层面来看,资产方和负债方的冲销操作的不可持续性是冲销的技术困境。通过对货币困境问题的分析,提出几点政策建议。一是“减”,即降低外汇储备占央行资产的比重,激励藏汇于民等;二是“疏”,拓宽对冲外汇占款的渠道,发展国债市场,增加央行公开市场业务,逐步剥离央行的外汇资产,减轻央行的冲销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