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长期高水平雌激素刺激而缺乏孕激素拮抗的机体患子宫内膜癌的几率增加,高水平雌激素诱发子宫内膜癌的作用机理包括经典的核转录效应和非核效应。雌激素的非核效应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经研究发现介导该效应的物质分子可能是一种新型雌激素受体,曾被命名为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因其介导雌激素的非核效应,现又被称为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rotein-coupledestrogenreceptor,GPER)。Kanda等研究发现,雌激素作用于GPER受体,促进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抑制氧化应激诱导的细胞凋亡,增加细胞周期蛋白D的表达,促进细胞生长发育。Vivacqua等研究发现,雌激素通过与GPER结合可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和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减少其凋亡,与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课题组其他人员在前期研究中发现,雌激素作用于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和HEC-1A细胞后,GPER表达与AKT表达相一致,提示GPER极可能介导了PI3K/AKT通路活化,促进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上述研究表明,GPER可能介导了雌激素促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过程,但阻断GPER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国内外报道极少。本实验应用体外培养的子宫内膜癌Ishikawa和HEC-1A细胞,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技术,通过观察GPER抑制剂百日咳毒素(pertussistoxin,PTX)对雌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探讨阻断GPER介导的信号通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可能性。
实验方法:
1.体外培养子宫内膜癌细胞系Ishkawa和HEC-1A。
2.MTT法测定细胞生长。
3.流式细胞仪测定子宫内膜癌细胞周期。
4.AnnexinV-FITC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实验结果:
1.MTT实验结果:17β-E2具有促进Ishikawa细胞增殖的作用,随作用时间延长和浓度升高,细胞增值率均增加,且不同时间点和不同浓度间细胞增值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17β-E2对Ishikawa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呈时间依赖性(F=212.132,P<0.001)和浓度依赖性(F=128.954,P<0.001)特点;而对HEC-1A细胞促增殖作用不显著(F=0.955,P=0.393),且5个浓度间细胞增值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978,P=0.137)。在1×10-6mol/L17β-E2作用下,PTX对Ishikawa和HEC-1A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在不同时间点和不同浓度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即PTX对两种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呈时间依赖性(F=47.428,P<0.001;F=123.395,P<0.001)和浓度依赖性(F=495.437,P<0.001;F=424.561,P<0.001)特点。
2.细胞周期分析结果:(1)17β-E2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在Ishikawa细胞,随着17β-E2浓度增加,G0~G1期比例下降,S期比例升高,且不同浓度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G2~M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HEC-1A细胞,不同浓度17β-E2对细胞周期的作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PTX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在1×10-6mol/L17β-E2作用下,PTX对Ishikawa细胞周期G0~G1期、G2~M期作用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S期作用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在HEC-1A细胞,PTX对细胞周期G0~G1期、S期作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G2~M期作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细胞凋亡检测结果:PTX对子宫内膜癌Ishikawa、HEC-1A细胞的促凋亡作用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着PTX浓度增加,细胞凋亡逐渐增加。
结论:
雌激素(17β-E2)对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和HEC-1A细胞促增殖作用及对细胞周期进展作用的差异,可能是由于两种细胞内ER水平不同导致的,因为17β-E2的转录效应是ER依赖性的,其非转录效应是ER非依赖性的。在Ishikawa细胞(ER阳性),17β-E2通过转录效应和非转录效应共同促进细胞增殖、促使细胞周期进展;在HEC-1A细胞(ER阴性),17β-E2只能通过非转录效应机制促进细胞增殖,故对17β-E2的作用未表现出明显的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的特点。
PTX可抑制17β-E2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的促细胞增殖作用,阻滞细胞周期进展,促使细胞发生凋亡,其作用极可能是通过阻断GPER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实现的。阻断GPER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可能成为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新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