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液体治疗策略对老年重大腹部手术围术期的心肾功能影响:一项随机对照研究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chenjie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类预期寿命的提高,老年人罹患胃肠道肿瘤的数量也在逐年攀升,在接受外科治疗的病人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年龄超过65岁的老年人患者。良好的术中管理是老年患者围术期管理的重要环节,而液体管理则是围术期管理的核心之一。近年来限制性液体疗法因为不增加围术期液体负担、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和更有效的补液理念等优点被广泛接受。本研究通过设定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对比开放性和限制性液体治疗方案对老年患者行重大腹部手术后康复的影响,以获得老年人行重大腹部手术围术期更优化的液体治疗方案。
  方法
  对2018年2月-2019年3月拟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重大腹部手术的107例年龄大于65岁老年患者纳入随机对照研究,将其随机分配至开放性液体治疗组或限制性液体治疗组中,观察不同的液体治疗方案对患者术中指标对患者术中指标、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开放组麻醉诱导时先以10mL/kg输注晶体液以补充血容量,术中以8-10mL/kg/h输注速度维持直至手术结束;限制组则在麻醉诱导时输注5mL/kg晶体液,术中维持4-5mL/kg/h的输注速度直至手术结束。两组的总输液量根据术中患者的中心静脉压、血压和尿量适当上下波动,低剂量血管活性药物也用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每隔15mins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术后2天内两组的液体输注速率维持一致,约2mL/kg/h直至恢复正常肠道内饮食。观察术后发生的各种并发症,包括:1)、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发生率,于术后第1、2和3天分别评估一次,诊断采用全球肾脏病改善预后组织(Kidney D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come, KDIGO)提出的标准:持续少尿达到0.5mL/kg/h超过6小时或血清肌酐浓度超过≥1.5–1.9倍基线值或绝对值变化大于0.3mg/dL(26.5μmol/L);2)、非心脏术后心脏损伤(Myocardial injury after noncardiac surgery, MINS)发生率。MINS的定义为有预后价值的术后心源性高敏肌钙蛋白升高,患者于术前清晨和术后第1、2天抽血测定高敏肌钙蛋白,术后升高超过20ng/mL且绝对值升高超过5ng/mL判定为MINS阳性。其他观察指标包括术中发生需要处理的低血压频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ICU停留时间、住院天数、死亡率和术后30天内发生的短期并发症等。其他术后并发症包括但不限于术后肠瘘,感染,计划外的二次手术等。分别收集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AKI事件、MINS、住院时间和术中输液量(晶体液和胶体液)、术中尿量及手术时长等,并对主要和次要观察指标与输液方式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1.开放组中50例患者术中平均输液1943mL,限制组中57例患者平均输液1295.61mL。两者的液体用量有统计学差异(P<0.001),两组病人术前基本情况、手术时长和手术类型等有均质性,符合试验设计目标。
  2.开放组患者比限制组有较低的术后AKI发生率(10%versus35.1%,P=0.002),开放性补液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也比较低(0versus10.5%,P=0.029)。两组的MINS及其他30天术后并发症并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18%versus15.8%,P=0.724)。
  3.两组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术中少尿率、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肠道恢复排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1例患者完成术后30天的电话随访,随访完成率94.4%,限制组中1例患者在术后29天因多发性器官衰竭死亡。两组住院总天数无统计学差异[15(8-49)versus17(8-80);P=0.27]。
  结论
  与限制性输液组相比,开放性液体疗法在老年人行重大腹部手术与更低的急性肾损伤发生率和围术期感染风险相关,开放性输液组并不增加围术期心血管事件及其他相关术后并发症,对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和住院时长亦无明显影响。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期刊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