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空时编码(STC)将信道编码技术与天线分集技术相结合,大幅度的增加了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为无线传输提供了分集增益和编码增益,并且能够提供远高于传统单天线系统的频带利用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时编码(STC)将信道编码技术与天线分集技术相结合,大幅度的增加了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为无线传输提供了分集增益和编码增益,并且能够提供远高于传统单天线系统的频带利用率,为解决无线信道的带宽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解决途径。差分空时码是一种适应未来通信快变衰落信道的空时编码,与一般的空时码不同的是,它的译码不需要已知信道状态信息(CSI)。但要实现差分空时编解码需要对编码矩阵提出约束条件,对传输的信号矩阵进行差分处理。由于正交的空时分组码(STBC)本身满足差分编码的约束条件,因此近几年关于差分空时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差分空时分组码(DSTBC)上。本文研究了DSTBC的编译码原理,给出了DSTBC的系数矢量集的设计准则,分析了传统的DSTBC的性能并给出了相应的仿真结果。针对两发射天线,改进了传统的编译码方案中系数矢量映射,解决了星座扩展的问题,同时提供了编码增益,仿真结果也显示了其优越性;对于四发射天线,在复信号调制时由于传统的编码方案不满足系数矢量单位长度的设计准则,因此只适合实信号星座调制,本文通过信号实虚部分离的方法,提出了改进的适合复信号星座调制的编译码算法,并通过性能仿真验证了此方案的有效性。最后,为了解决在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下的分集问题,采用了空时编码与正交频分复用(OFDM)相结合的技术,获得了频率分集,并消除了由于多径时延引起的码间干扰。通过分析STC-OFDM系统在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中的性能,并提出了DSTBC-OFDM系统结构,仿真结果表明该结构具有良好的性能,不仅可以获得空间分集带来的分集增益,而且可以获得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带来的分集增益。研究结果显示差分空时分组码在性能上比已知准确CSI的相干检测方案要差3dB,但在付出性能代价的同时,差分空时分组码在编译码端摆脱了对CSI的依赖,因此有其特定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二维波达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DOA)估计在阵列信号处理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二维阵列中,L型阵列由于结构简单,覆盖范围大,估计性能好等优点,近年来受到越
我国有众多的水库和拦河大坝,迫切的需要有效的堤坝检测手段。堤坝检测水下机器人(探坝机器人)是为查找江、河、湖、海的各种堤坝的裂缝、破损和隐患等质量问题而设计的。它
本论文在介绍各种偏振控制器原理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方位角控制型偏振控制器和延迟量控制型偏振控制器的算法。 首先,论文对目前常见的各种偏振控制器的原理和结构进行了介
本文研制开发了一套在局域网内使用的生理参数采集系统,它实现了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以及数据显示。目前,该试验平台采集三类生理参数:心电、体温与皮肤电阻。硬件设计力求低功耗
光网络的发展,除了速率和容量不断提升之外,其智能化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对光网络的传输性能估计必不可少。光性能监测(Optical performance monitoring,OPM)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本文主要研究了智能交通系统中基于视频的车辆检测与跟踪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交通检测与信息采集已经成为智能交通系统中的一项重要课题,车辆的检测、阴影去除、车辆
近些年来,多源遥感图像融合技术获得了普遍关注和广泛的应用,其理论和方法已经成为智能信息处理、遥感应用等学科的重点研究领域。多源遥感图像融合是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项综合同一场景或目标的多源图像信息处理技术。多源遥感图像一般是来自不同卫星传感器在不同时刻拍摄的同一场景的图像。通过对多传感器图像的融合,可以克服单一传感器图像在几何、光谱和空间分辨率等方面存在的局限性和差异性。本文的研究对
缘于军事应用领域的无线传感网络随着现代电子、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逐渐进入到工业控制、医疗救护和环境监测等诸多领域。它把逻辑上的信息世界和真实的物理世界联系
认证与密钥协商(AKA)协议在3G网络中用于实现用户与网络的双向认证,生成加密密钥和完整性密钥,从而实现安全通信。3GPP AKA协议使用序列号SQN保证消息的新鲜性以抵抗重放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