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41a红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根据15块固定样地和6块临时样地的红松生长及结实量(小年、平年、丰年、周期)数据,比较不同林分密度对红松人工林生长和结实(小年、平年、丰年、周期)的影响,并分析红松单株和林分结实量与林木和林分调查因子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SAS9.3软件分别建立红松人工林单株和林分的非线性结实量预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林分密度对丰年、周期结实量影响显著(P<0.05),对红松小年和平年结实量影响不显著(P>0.05)。林分密度对平年和丰年结实株率影响显著(P<0.05),对小年和周期结实株率影响不显著(P>0.05)。41a林分密度在为800~1000株/hm2范围内,林分周期结实量和林分蓄积量均出现最大值1276个、22.6728 m3,是培育红松果材兼用林的适宜密度。(2)丰年结实量显著影响周期结实量(P<0.05),林分小年、平年结实量对周期结实量影响不显著(P>0.05)。但林分(小年+平年)结实量对周期结实量影响显著(P<0.05)。红松人工林林分小年、平年和丰年结实量与林分周期结实量的比值分别是6.04%、19.89%和74.07%,在密度为560株/hm2时小年结实量占周期结实量的最大值达到11.55%,在密度为370株/hm2时平年结实量占周期结实量的最大值达到34.99%。整个林分(小年+平年)结实量占周期结实量的25.93%,且与周期结实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可以得出在任何林分密度下林分(小年+平年)结实量是红松结实量研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我们建立红松结实量预测模型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3)根据林木单株周期结实量与林木测树因子(树高、胸径、冠幅)的相关关系,建立红松单株周期结实量非线性模型。通过比较各模型的拟合结果和检验结果,确立模型(3-1) y=a*(D*CW)b为红松人工林单株周期结实量的最优模型,其相对偏差-0.631,相对偏差绝对值0.854,精度88.14%,且残差分布均匀,模型的拟合结果和检验结果均较好,该模型对预测红松结实量具有可行性。(4)根据林分周期结实量与林分密度和林分测树因子(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冠幅)的相关关系,建立红松林分周期结实量非线性模型。通过比较各模型的拟合结果和检验结果,确立模型(3-10) y=a*(Db)*(SDc)为红松人工林林分周期结实量的最优模型,其相关系数0.568,相对偏差0.002,相对偏差绝对值0.095,精度87.53%,预测效果良好,可以作为红松人工林实际生产中预测林分结实量的可行性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