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公布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2017年8月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相继公布,这标志着我国现代学徒制已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在经济新常态下,产业升级对劳动力在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提出了新的匹配条件。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需要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技能型人才作为支撑。面对市场需求及严峻的就业形式,提升技能型人才职业素养迫在眉睫。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为技能型人才职业素养培养提供了体制基础。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技能型人才职业素养培养符合国家政策导向,是促进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的现实需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职业教育本质的体现。本文以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技能型人才职业素养培养为研究对象,从问题探析、比较探究、对策探讨三个方面展开研究。首先对“职业素养”、“现代学徒制”、“技能型人才”等内涵进行界定,构建以职业人格、职业理想、职业精神、职业意识、职业道德为主要内容的职业心理和以求知能力、做事能力、共处能力、生存能力、发展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关键能力两个方面所构成的职业素养结构。运用调查研究法,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分别针对职业院校毕业生以及职业院校教职工采取问卷法及焦点小组讨论法来对技能型人才职业素养培养现状进行调查,指出存在“职业素养内涵及培养价值认识存在偏差”、“职业素养培养缺乏系统性、整体性规划”、“职业素养培养主体缺位,校企合作不充分”、“职业素养评价体系尚不健全”等问题,原因为“功利性价值取向泛化下的应然性问题”、“缺少长效教育机制”、“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长期历史性障碍”、“职业素养培养中缺少主动性”。运用历史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对我国学徒制和德国学徒制的历史演变中的学徒教育和职业素养培养进行对比探究,总结出德国学徒制中职业素养培养的启示为“基于职业性需求培养的历史文化传统”、“政府重视,企业主导,行业协会参与的协同育人体系”、“标准化的职业素养培训方案及考核体系”。本文提出基于现代学徒制以科学规划来提高技能型人才职业素养培养效率;以搭建平台提升技能型人才职业素养培养价值;以完善体系夯实技能型人才职业素养培养基础;以健全机制增强技能型人才职业素养培养驱动力;以创新方式拓展技能型人才职业素养培养新空间的培养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