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检测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在外耳道胆脂瘤(external auditory canal cholesteatoma,EACC)和外耳道皮肤(external ear canal skin,EACS)中的差异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在外耳道胆脂瘤(external auditory canal cholesteatoma,EACC)和外耳道皮肤(external ear canal skin,EACS)中的差异性表达,以探讨两者在外耳道胆脂瘤疾病中的表达意义,以及在该疾病骨质破坏过程中的调控机制。进一步为外耳道胆脂瘤的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对47例外耳道胆脂瘤组织,18例正常外耳道皮肤组织,进行RANKL及MMP-2的检测。结果1外耳道胆脂瘤组织中RANKL及MMP-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60%、78.72%,外耳道正常皮肤组织中RANKL与MMP-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11%和16.67%,RANKL及MMP-2在外耳道胆脂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外耳道正常皮肤组织,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22.983、21.177,均P<0.05)。2在外耳道胆脂瘤组织中RANKL及MMP-2的阳性表达与骨质破坏程度有关(均P﹤0.05)。3 RANKL及MMP-2共同阳性者33例,共同阴性者7例,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者之间呈正相关(r=0.572,P=0.000)。结论1 RANKL及MMP-2的表达水平与外耳道胆脂瘤有关,两者在外耳道胆脂瘤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2 RANKL及MMP-2的表达水平与外耳道胆脂瘤骨质破坏程度有关,两者的阳性表达率越高外耳道胆脂瘤骨质破坏程度越严重。3RANKL与MMP-2的在外耳道胆脂瘤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图4幅;表9个;参40篇。
其他文献
目的:应激是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目前的研究提示过度的应激会造成机体心理、生理及代谢功能等多方面的改变。本研究是结合法医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而设计的,法医学检案中时有遭受重大精神打击的当事人或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发生死亡的案例,在排除所有其他死因的前提下,有部分学者认为属应激性死亡,但目前尚缺少足够的基础研究依据。众所周知应激反应首先引
背景基于分子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可以用于区分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各种亚型,DLBCL典型的免疫表型表达为CD20+,CD45+和CD3-,以及一些推荐的补充监测标记用于帮助确定肿瘤细胞来源和初步判断预后。众所周知,CD5是所有T细胞表面标志物,很少在DLBCL中表达。日本有关研究指出CD5阳性亚型与不良预后有关,而目前中国患者中尚缺乏对于原发CD5+DLBCL的大规模样本研究。方法
随着个人无线终端设备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基于无线通信协的多模式射频系统被集成在一个设备中,对射频系统提出了集成度提高、功耗和面积减少、可靠性增加等要求。传统上,解决
目的:建立基于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改良序贯法评估发热新生儿,并将其与实验室评分进行比较,评估改良序贯法在发热新生儿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入住新生儿病房的230例发热新生儿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改良序贯法对研究样本进行准确性分析,并比较改良序贯法与实验室评分对发热新生儿病情评估的准确性。结果:230例既往无疾病史的足月发热新生儿中112例(48.7%)被诊断为败血症,按
比较是日常生活中人们认识新事物经常使用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指通过比较两个事物之间的共同点或不同点来更好地了解新事物的过程。这种比较手段通过语言来表示就是比较句。比较句是每个语言中都普遍存在的一种语法范畴,而各个语言中的比较句既有共性、又存在个性。对比各语言间比较句的异同对二语学习者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韩语近似比较句和汉语近似比较句系统的对比分析,以期达到揭示两种语言的近似比较句在形态、
目的:分析胸段食管癌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度(LNR)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及其与术后失败模式的关系,同时分析淋巴结转移度与术后辅助治疗模式对生存的影响,为筛选术后辅助治疗患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从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接受经左胸或右胸入路的胸腹两野淋巴结清扫术的胸段食管癌患者14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全组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淋巴结转移度与传统预后影响
背景研究在ASS1(argininosuccinate synthetase 1)缺乏的消化道肿瘤中,新型精氨酸脱亚胺酶包合物ADTHL及ADTSL的生物学功能及相关机制,为消化道肿瘤的治疗及预后提供新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通过半定量PCR,分别检测了ASS1在肿瘤细胞及组织中的表达;运用CCK8、AOEB、流式、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等实验,分别检测ADTHL及ADTSL对增殖、周期和凋亡的作用;最后
目的探究荭草苷对APP/PS1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动物分为3组:7月龄的转基因模型组(Tg)和荭草苷处理转基因组(Tg+Ori)各8只,8只同月龄的野生型C57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NT)。Tg+Ori组连续30天每天腹腔注射荭草苷(10 mg/kg),NT和Tg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水迷宫试验检测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小鼠脑内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数字式生物检测方法由于灵敏度高、能实现目标分子的绝对计数,近年来成为体外诊断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目前的数字式生物检测方法(数字PCR和数字ELISA)主要通过物理隔离的方
杜氏藻(Dunaliella)是一种嗜盐的单细胞微藻,常见于海洋、盐湖等无机盐含量较高的水体当中,是目前已报道的具有较强耐盐性的真核生物,其细胞形态、生理和生化指标依据周围环境进行变化。杜氏盐藻现已被工业化产业大量应用,可以用于规模化生产β-胡萝卡素、油脂、藻多糖以及固醇类化合物等活性物质。本研究对20株品系不同的杜氏藻进行形态、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在此基础上,形态学联合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杜氏藻属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