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交通流监控影像的桥梁荷载识别与等效估算方法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tct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展经济、实用、方便快捷的过桥车辆荷载识别对桥梁结构健康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导师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桥面形态变化的桥梁安全状态监测方法与预警理论研究(51708068)”和“基于影像轮廓线叠差分析获取桥梁全息变形及结构状态演绎方法探索(51778094)”资助下,利用全国桥梁上安装的交通监视摄像头,开展了基于交通流监控影像的桥梁荷载识别与等效估算方法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1)开展了基于单目视觉识别过桥车辆尺寸研究。针对俯视角下的桥梁交通流影像,推导了基于计算机图像投影变换模型中五个坐标系之间的理论关系,建立了三维世界坐标与计算机图像坐标的理论映射方程;构造了基于摄像机成像几何原理的单目视觉尺寸测量模型,实现了计算机图像中纵横向单位像素与三维世界中实际距离的比例换算,提出了俯视角下摄像头的过桥车辆尺寸识别方法;基于控制变量法探究了摄像机高度、竖直倾角与物理焦距对像素尺度因子(PSF)的影响,结果显示摄像机竖直倾角对测量精度影响最大且摄像机安装过程中应选择较小物理焦距以获取最大视域范围;
  (2)构建了车辆尺寸与荷载之间的等效模型。通过收集国内外车辆分类标准及规范,统计分析现有交通荷载调查与监测数据的概率分布,建立了表征规范限制的荷载轴型参数图集,构建了车辆尺寸与荷载之间的等效模型;针对尺寸较大的重载货车识别精度问题,提出了基于挠度最大值与影响线修正的荷载识别理论,建立了基于桥梁结构响应的车辆荷载修正方法。
  (3)开展了基于影像数据的桥上车辆荷载识别试验研究。利用固定俯视角下摄像机获取不同工况下不同测点位置处模型车监控影像与试验桥立面影像数据,实现了不同工况下车辆长度尺寸与试验桥挠度测量;分析了摄像机简化光心位置与像素坐标等误差来源,研究发现以桥梁结构化信息为迭代约束可确定摄像机理论光心位置,忽略图像上下边缘目标车辆可提高尺寸识别精度;依据多个标准荷载完成了试验桥的荷载-位移参数标定,结合试验桥挠度实现了模型车的荷载反演,结果显示三种工况下平均识别误差率在10%左右,验证了基于监控影像识别桥上车辆荷载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在边坡防治工程中,地震作用是边坡失稳破坏的最大诱因,预应力锚索抗滑桩作为一种重要的支挡结构形式能有效提高边坡抗震性能,因此进行锚索抗滑桩地震动力响应研究非常必要。鉴于此,本文以G0512线成都至乐山高速公路扩容建设项目为依托工程,通过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对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支护粉质粘土边坡的地震动力响应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不同工况下的动力响应规律,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工程意义。主要
作为一种介于连续梁桥和多塔斜拉桥的桥梁结构,多塔部分斜拉桥凭借着索塔矮、主梁刚度大等结构特点,在单跨跨径100m~300m的桥梁设计中具有独特的经济性和施工优势。目前对多塔部分斜拉桥成桥状态优化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对传统斜拉桥成桥状态的优化研究,因此有必要对多塔部分斜拉桥成桥状态进行优化研究。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  在总结部分斜拉桥、多塔部分斜拉桥的发展和演变历史、研究现状、构造特点和
学位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西部大开发的快速推进,地下工程(尤其是隧道工程)的建设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软岩隧道大量出现,而这些隧道大多具有“大、长、深埋”等诸多特点。然而,软岩具有显著的流变效应,在高地应力作用下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持续变形,造成隧道衬砌结构所受压力不断增大,给隧道衬砌结构设计带来极大挑战,严重威胁隧道在运营期间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本文以重庆市境内某公路隧道为工程依托,选取隧道深埋软
学位
隧道侧壁装饰材料中,蓄能发光反光材料具有优越的物理光学性能与应急救援功能,但人们对蓄能发光反光材料关注与应用不足,本文通过调研对比隧道侧壁装饰材料进行了隧道侧壁装饰材料适应性分析研究;建立DIALux隧道照明仿真模型,通过物理评价指标路面平均照度及路面照度均匀度,在模型能耗相同条件下探究影响因素灯具布置方式、灯具配光曲线、灯具安装角度及高度对隧道照明效果的提升,得到能耗相同条件下多种因素影响下最优
学位
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AE)是无损检测和损伤评估中一种重要的方法,运用该方法能够有效检测出材料中正在发展的如变形、裂纹扩展等各种损伤形式所发出的瞬时弹性波,对结构可能发生的缺陷与故障进行预报,以保障设备和结构的安全运行。因此,声发射在故障实时检测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其中声发射源定位技术是寻找裂纹源的关键,其核心是通过接收的声发射信号,继而反推声发射源,即所谓“反向源”。 
学位
拉索是桥梁结构的重要传力构件,拉索的健康状况关乎索系桥梁结构的运营安全。为寻求一种比人工巡检更准确,比接触式传感器更简便和经济的拉索健康监测方式,本文依托导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影像轮廓线叠差分析获取桥梁变形及结构状态演绎方法探索(51778094)”,开展了基于视频数据的拉索损伤识别方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探索了基于视频数据获取拉索振动位移时程信号的转化方法。考虑结构
学位
受到岩溶地区复杂地质构造的影响,在隧道施工时,往往会发生突水涌泥等工程事故,这些事故的发生严重制约着岩溶地区隧道的安全快速施工。因此,有必要对溶洞的发育特征和规律进行研究,找到不同突水模式下岩溶隧道围岩稳定性的评估方法,建立一套有效、经济、合理的隧道穿越岩溶地区综合防治方案,解决隧道穿越岩溶时突水涌泥灾害的防治问题,对岩溶地区隧道施工具有重要技术价值。  本文以红崖山隧道为依托工程,通过对宜万铁路
学位
当前,我国将加大力度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的建设,加强建设沿江沿海沿边、进藏离疆、中西部地区战略骨干通道。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是源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历经了稳定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式发展、全面规范和高质量发展等阶段,才取得了如今举世瞩目的成就。截至二〇二〇年底,高速公路总里程已经超过15.5万公里。尽管总里程相当可观,但是地区发展不均衡。目前中西部地区的高速公路建设正如火如荼,作为高速公
学位
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已超过7545公里,作为公共交通类型之一的轨道交通,其在缓解城市出行压力、实现节能减排中的重要性和作用日益提升。但轨道交通尤其是地铁存在着建设成本高的问题,针对城市轨道交通隧道的支护结构开展优化研究,对于减小建设成本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在破碎硬岩条件下,本文主要针对轨道交通区间隧道开展了拉锚支护结构取代传统支护结构的研究。拉锚支护结构使用刚度较小的钢带取代钢拱架来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