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使用量子点作为发光材料被广泛地研究,并将其应用于固态照明及显示器件领域。量子点在使用中由于失去溶剂导致的量子产率和稳定性大幅下降,我们提出将量子点表面配体与高分子基体接枝的方法来解决。制备了蓝(CdS/ZnS)绿(CdSe@ZnS/ZnS)红(CdSe/CdS)三种量子点,将量子点与聚二甲基硅氧烷高分子复合,制成柔性光致发光器件。利用红外证明了量子点表面含有双键的有机配体与PDMS可以发生硅氢加成反应。发现适合的量子点纯化次数、反应中溶剂的量、反应温度及反应物的浓度提高了量子点的分散性,有利于量子点聚二甲基硅氧烷复合材料的荧光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复合材料在光照、高温处理、不良溶剂等极端条件下的稳定性。以绿色量子点(CdSe@ZnS/ZnS)为例,最佳制备条件下,复合物的荧光量子产率高达82.03%,在室外放置60天,荧光强度几乎不变。最后,我们通过浇筑法制备了块体、膜、纤维和异形体等多种形状的复合物,将这类复合物与365 nm LED组装,制备了色纯度和稳定性都极佳的光致发光器件。生物相容性的柔性量子点电致发光器件有望用于光动力学治疗等领域,常用电极材料ITO-PET导电膜柔性较差,不耐弯折,制备工艺复杂,成本高。我们选择透光性好,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适用于多种加工方式的再生蚕丝丝素蛋白材料为基底,纳米银线作为导电材料,利用旋涂法制备了蚕丝蛋白-纳米银线导电膜。合成长度达100μm,宽度为100 nm的纳米银线,研究了旋涂速率和银线-乙醇分散液浓度对导电膜透光率和导电率的影响,发现0.4 mg/mL的银线浓度,3000 rpm的旋涂速率,30分钟等离子自焊接处理,银线薄膜在玻璃上的透光率可达85%,方阻为56Ω/sq的导电膜。将丝素蛋白滴加在导电薄膜上,通过干燥使得丝素蛋白将导电银线包埋,制得了在550 nm处透过率达到了 70.5%,方阻为65Ω/sq的导电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