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型经济下,市场机制的不完善、政策的不确定性和政府的自由裁量权培育了政治联系的土壤,政府对重要资源的控制权和分配权导致了民营企业的寻租行为。中国的民营企业在竞争中越来越意识到政治联系作为一种重要资源所产生的价值,如税收优惠、融资便利性、政府补助和行业准入等。正是在这一特定的转轨背景下,出现了利用政治联系寻求政府支持和政策倾向的非正式的保护机制。 委托代理问题是现代经济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之一。Jensen andMeckling(1976)分析了代理问题的产生,当企业从外部融资时,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冲突会产生代理问题。代理人(管理层)不会总以委托人(股东)的利益最大化行动,甚至会牺牲委托人的利益,这将产生代理成本。设计合理的激励和监督机制或减少信息不对称,可以减少股东与管理层的代理冲突,降低代理成本。 本文将研究视角投向非正式制度安排领域的一个典型现象——政治联系,研究政治联系的存在是否会为民营企业的高管寻求个人利益提供了潜在的“担保”和“庇护”,抑或利用政治联系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即政治联系是否会助长民营企业的代理冲突。管理层和所有者的利益不一致产生了代理冲突,这会增加企业的代理成本,有损企业价值。按照政府干预的学说,政治联系是政府干预的延伸,政府通过安排高管干涉企业正常经营,高管会承担某些政府目标,其行为偏离了企业价值最大化,增加了股东的剩余损失,加剧了代理冲突。按照政府扶持的学说,政治联系是有价值的资源,管理层有动力、也有能力将政治联系变成经营所需的资源和寻租利益,构建企业的独特优势和避免政府对私有产权的侵害,迎合股东的利益需求,代理冲突可能会弱化。此外,高管政治联系可能会导致治理机制的监督失效,降低治理对管理层代理冲突行为的约束,政治联系收益无法弥补治理失效的负面效应,可能会增加代理成本。研究政治联系与代理成本的关系为政治联系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政治联系通常指企业的管理层现在或曾经在政府部门任职,或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本文扩大了政治联系的内涵,考虑了实际控制人的政治背景和国有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的情形,综合全面地衡量了民营企业整体的政治联系。本文以2009年A股上市民营企业为研究样本,收集了政治联系与代理成本的相关数据,并实证检验了民营企业的政治联系与代理成本的关系。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综合考虑民营企业整体的政治联系后,政治联系与代理成本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政治联系越强,代理成本越小,民营企业寻求政治联系有助于解决管理层的代理问题、缓解代理冲突,从而降低代理成本。